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寒冬 (雜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寒冬》是一份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自由人權狀況的在線雜誌,2018年5月正式創刊,主辦機構為義大利新興宗教研究中心英語CESNUR,有多個語言版本,每日更新內容。據多家媒體及人權無國界等非政府組織報道,2018年有一批《寒冬》供稿人在中國因採集報導資料被中共警方逮捕[1][2][3][4][5]

創刊歷史

雜誌主辦機構新興宗教研究中心長期關注中國的新興宗教及宗教多元化,並多次開展相關學術活動,因此《寒冬》雜誌應運而生。2017年,新興宗教研究中心的學者(包括該中心主任馬西莫·英特羅維吉英語Massimo Introvigne)受邀前往中國,討論中國的「邪教」問題[6]。2018年5月14日,在第31屆都靈國際書展為期五天的宗教和音樂節閉幕活動上,新興宗教研究中心首次公布了《寒冬》雜誌的創刊規劃,而後開設網站[7]。起初《寒冬》只創建了英文語種版本網站,隨後幾個月陸續增加了中文、韓文、義大利文、日文、法文、德文及西班牙文七個語種版本網站。

《寒冬》雜誌總編輯是義大利社會學家馬西莫·英特羅維吉(Massimo Introvigne),主任是義大利記者馬可·萊斯賓蒂(Marco Respinti),兩位副編輯分別是比利時非政府組織人權無國界的創始人威利·福泰(Willy Fautré)以及前立陶宛外交官和前人道主義援助歐盟工作組[8]主席羅西塔·索麗特(Rosita Šorytė)。

Remove ads

影響

2018至2019年間,《寒冬》多次發布在新疆教育轉化營內部拍攝的獨家視頻後,《商業內幕[9]、《新黎明報英語Yeni Şafak[10]自由亞洲電台[11]等媒體均在報道中提及《寒冬》,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在其2019年的紀錄片《無處可為家》(Nowhere to Call Home)中使用了《寒冬》發布的教育轉化營視頻的部分畫面[12]

評價

《寒冬》因每日提供中國受迫害宗教團體的獨家新聞資訊,而受到一些基督教媒體的青睞。提到《寒冬》雜誌,記者龐保頤(Aurelio Porfiri)在天主教澳門教區的官方雜誌上撰文稱,「對於關注中國宗教信仰狀況的人士而言,(《寒冬》)是一個極其寶貴的資源」;[13]德國網絡雜誌《天主教》(Katolisches)也盛讚《寒冬》擁有豐富的資訊;[14]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多次轉載《寒冬》的報道。

對中共一向持批評態度的保守派媒體也認為《寒冬》為他們的報道提供了證據材料。保守派網絡雜誌《聯邦黨人英語The Federalist (website)》稱《寒冬》「資訊包羅萬象」,並稱《寒冬》的編輯是「研究中國宗教和人權狀況的權威」[15]

持相反政治立場的人對《寒冬》持不同的態度。2018年5月,《天主教》和義大利周刊《L'Espresso英語L'Espresso》大量報道了自由派天主教徒對《寒冬》的批評,他們認為《寒冬》支持美國政府發起的針對中國的反共運動,試圖阻撓破壞中國與梵蒂岡簽訂協議[14][16]

也有人批評《寒冬》對梵中協議的態度過於溫和。例如,堅決反對該臨時協議的《聯邦黨人》稱,《寒冬》認為梵蒂岡或許有其長遠打算,這著實「令人不安」[15]。《馬尼拉時報》廣泛報道了東亞地區天主教會的情況,該報稱有些人認為梵中臨時協議對中國天主教會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而《寒冬》所持觀點與他們一樣[17]

中國當局認為《寒冬》是反華宣傳的工具,替那些被中共列為「邪教」並查禁的團體辯護。《寒冬》公布了一些中共的內部文件,文件譴責《寒冬》雜誌並警告稱將嚴懲為《寒冬》供稿的在華人士[18]。2018年7月,一批向《寒冬》投稿的中國記者及供稿人遭到抓捕,寒冬網站也多次遭到黑客攻擊[3][2][4][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