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寶血會嘉靈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寶血會嘉靈學校(英語:Ka Ling School of the Precious Blood),是香港一間由政府資助的天主教全日制小學,位於九龍深水埗海壇街280號,鄰近深水埗公園。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 歷任校監[1]
- 1969年至1978年:呂㜣金 修女
- 1978年至1980年:蕭麗芳 修女
- 1980年至1994年:郭韻芝 修女
- 1994年至1998年:阮慧雲 修女
- 1998年至2001年:楊美容 修女[2]
- 2001年至2007年:何美言 修女[註 1]
- 2007年至2009年:阮慧雲 修女
- 2009年至今:蘇肖好 修女
- 歷任校長[1]
- 1969年至1972年:黃玉清 修女(上午校)
- 1972年至1973年:朱穗文 修女(上午校)
- 1973年至1994年:鄭碧瑜 女士(上午校)[3]
- 1994年至1999年:楊美蓮 修女(上午校)[2]
- 1970年至1973年:阮慧雲 修女(下午校)
- 1973年至1977年:朱穗文 修女(下午校)
- 1977年至1981年:周燕霞 修女(下午校)
- 1981年至1982年:黃美美 修女(下午校)
- 1982年至1986年:周燕霞 修女(下午校)
- 1986年至1999年:郭韻芝 修女(下午校)
- 1999年至2001年:郭韻芝 修女(上、下午校)[2]
- 2001年至2006年:楊美蓮 修女(全日制)
- 2006年至2011年:陳麗娟 修女(全日制)
- 2011年至2017年:游勵明 修女(全日制)
- 2017年至今:馮敏兒 女士(全日制)
- 歷任副校長
- 高翠珊 女士
- 蘇笑碧 女士
- 張秀玲 女士
Remove ads
歷史
寶血會嘉靈學校由耶穌寶血女修會在1969年創辦,校址於舊元洲街邨第四座與第六座間[1],為邨內三所標準小學(俗稱「火柴盒」小學)之一。由於1960年代的標準小學校舍設備簡單,所以該校需要與屋邨共用操場。
直至1990年代,因元洲街邨重建緣故,此校自1994年起爭取原區重置,其後僅獲分配位於將軍澳的擬建校舍[註 2]。
因師生不滿教育署拒絕原區安置此校,於1996年1月向港督彭定康請願[5]。至同年9月,政府答允撥出深水埗公園預留用地,以興建一座新小學[6],並於稍後分配予此校續辦。1999年,此校由元洲街邨遷到深水埗海壇街現址[1]。2000年5月由湯漢樞機主持校舍祝聖及剪綵儀式[1]。在2001年正式轉為全日制學校。
事件
- 在1982年元洲街邨安安幼稚園斬人案中,兇手李志衡亦從幼稚園衝入學校操場襲擊學生,一名11歲鄺氏男生向兇手擲球自衛不果,更被斬至重傷。
校舍
此校為一座採用1998年版本設計的小學靈活式校舍,設有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13]。校舍由安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於1999年竣工遷入。
值得一提的是,現存校舍亦是全港最後一批由政府直接興建的小學靈活式校舍之一,於1998年3月動工[14]。
校內團隊
- 風紀:約有120人,分A、B、C隊。A隊在早會前當值,B隊在第一個小息當值,而C隊則在第二個小息當值。
- 圖書館管理員:約有80人,分別在星期1至5當值。每組有15人。由一個老師、一位助手和5個組長看管。
- 服務生:約有39人,分別在星期1至5當值。
- 升旗隊:約有40人,負責在操場升旗。
- 基督小先鋒:約有90人,分1至2年級一組,3至6年級一組。
- 小老師:約有10至20人,由4、5、6年級的學生去教導1、2年級的學生。
班級結構
每個年級有五班,分別是仁班、義班、禮班、智班和信班。
著名/傑出校友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