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射水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射水線(日語:射水線いみずせん)是一條曾經連接富山縣富山市新湊市(現時:射水市)之間的鐵道路線。鐵道路線從富山市中心向北延伸至四方後,沿富山灣海邊延伸至新湊。

快速預覽 射水線, 概覽 ...

部分路段轉讓至加越能鐵道後,現時成為了萬葉線新湊港線的一部分。其剩大部分路段在1980年(昭和55年)3月31日廢除。

Remove ads

路線數據

※資料截至1980年3月31日,射水線還在營運的區間(新富山站至新港東口站之間)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14.4公里
  • 軌距:1067公釐
  • 雙線區間:沒有(全線單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電600伏)
  • 閉塞:單票閉塞

歷史

開業、延伸

快速預覽 公司類型, 公司所在地 ...

此線結合了兩個敷設鐵道路線的計劃。在1918年,提出了敷設連接高岡至新湊至東吳羽村(現時:富山市)之間的路面電車軌道(射水電氣軌道)。在1921年,提出了敷設連接富山市安養坊(市電吳羽終點站)至新湊之間的富新電氣軌道[2]。在1922年(大正11年)12月26日,射水電氣軌道取得富山站至新伏木口站(現時:六渡寺站)之間的軌道敷設特許。在1923年(大正12年)2月20日,越中電氣軌道成立,成立的目的是運送沿線的旅客和運送海產和米等貨物。當時計劃直接敷設鐵路連接伏木港至富山站之間。未來計劃把路線延伸,當中包括高岡至伏木之間、四方至東岩瀨(現時:東富山)之間和新湊至小杉之間,以開發沿線產業和觀光事業[2]

在1924年(大正13年),富山北口站四方站 (日本)之間,全長6.1公里的路線開業。越中電氣鐵道的總部設於富山北口站舍內[3]。在1926年(大正15年),聯隊橋站(即後來的新富山站)至富山北口站之間,四方站至打出濱站(即後來的打出站附近)之間開業。於聯隊橋站可轉乘富山市電。

在打出濱站附近建造了海灘以吸引乘客,但是由於沿線人口稀少的關係,公司業務不良好。在1927年(昭和2年),公司改名為越中鐵道。後來為了讓鐵道路線落入地方鐵道補助法日語地方鉄道補助法的適用範圍,在1928年(昭和3年)從由軌道線(由軌道法日語軌道法監管)變更為地方鐵路(由地方鐵道法日語地方鉄道法監管)[4]。在1929年(昭和4年)成為日本電力旗下公司(直至1942年9月),日本電力出資成立子公司飛越電氣,以該公司的收入補貼越中鐵道穩定地營運[4][5]

在地方鐵道補助法下,鐵道路線可從打出濱站繼續進行延伸。鐵道路線慢慢地延伸至堀岡、越之潟、東新湊和莊川口。最後在1933年(昭和8年)延伸至新伏木口站(現時:六渡寺站),全長19.9公里的鐵道路線全線開通。但是富山站至富山北口站之間,由於中途需要跨越神通川,當中需要較多資金,因此仍然未能動工[5]

後來,在沿線工廠和觀光景點影響下,在1936年度起終於獲得盈利[4]

在1943年(昭和18年)1月1日進行了交通大整合。此線成為富山地方鐵道(地鐵)的射水線。

在1950年(昭和25年)12月31日起開始直通運輸至富山軌道線(直至西町停留場)。翌年1951年(昭和26年)4月1日,高岡軌道線米島口站至新湊站之間開業。新富山站至西町停留場之間的直通運輸安排在1961年(昭和36年)7月18日起中止。

分斷、廢除

為了建設富山新港日語伏木富山港放生津潟日語放生津潟需要進行挖掘作業。使射水線分斷為兩部分。在1966年(昭和41年)4月,包含放生津潟入口部分與鐵路橋部分,即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區間中,於預定建設新港東口站地點以西的路段被廢除(其餘區間則為暫停營業)[6]。靠近高岡一方,越之潟站至新湊站之間的區間轉讓給加越能鐵道,成為新湊港線。被分斷的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區間安排了代行公車[7]。為了轉乘渡輪,於廢除區間上設置新港東口站。堀岡站至新港東口站之間由富山縣營渡船日語富山県営渡船連接。這個轉乘對乘客造成不便,使射水線的客量由每日6000人/公里減半至每日3000人/公里。

在1971年(昭和46年)5月28日發表了把路線廢除的言論[8]。在同年7月再次提出廢除的言論[9]。後來在昭和52年度(1977年 - 1978年)起,以實施5年改善經營計劃作為前提,繼續受地方鐵道軌道整備法日語地方鉄道軌道整備法接受補貼[9]。這個計劃希望能增加客量和改善赤字,目標在昭和56年度(1981年 - 1982年)獲得盈利。在昭和54年度(1979年 - 1980年)進行檢視,若未能達到目標,便把決定把鐵道路線暫停或甚或廢除[9]。基於該計劃,為了增加客量,在1977年8月31日起再次開設直通班次至富山市內線,但這次的直通班次是駛入富山站前站,每日設有6個往返班次,這是自17年來再次設有直通班次[9]

但是由於難以達成目標。路線最後在1980年(昭和55年)4月1日廢除。在最後一個營業日3月31日,為感到遺憾的沿線居民實施特別措施,於下午起免費乘坐[10]。另外,當日在四方站至新港東口站之間,首次也是最後一次開設4卡編成的班次[11]

Remove ads

廢線後

在廢線後還有10間舊站舍。自1986年9月,新富山站站舍拆卸工程完成後,所有站舍已經全部被拆毀[12]

新富山站至富山北口站之間的路軌遺址變成道路。富山北口站遺址周邊於2000年代起變成了住宅區。富山北口站附近至宮尾之間長2.3公里[13](在2007年7月起縮短1.5公里至八山站附近〈田刈屋與住吉內山邸口兩座公車站之間〉)變成了地鐵公車專用道路。在後述公車路線取消前,於早上尖峰時間設有數班公車前往富山站。為了防止一般車輛誤入公車專用道路,與一般道路相交的3處路口設置日本首批公車專用感應式閘竿[14]。在專用道路後方為農道。在四方站遺址前的區間為自行車專用道。與鐵道路線並行的富山縣道56號富山環狀線日語富山県道56号富山環状線富山縣道7號富山八尾線日語富山県道7号富山八尾線(草島西線)於2011年開通,使一般道路在早上尖峰時間的擠塞情況有所舒緩,公車專用道路在2012年3月尾廢除,行經該路段的公車路線改經一般道路[15]

在富山新港中,被分斷的區間後來建設了新湊大橋日語新湊大橋。在2017年新港東邊的堀岡附近路軌遺址處設置了紀念碑[16]

Remove ads

年表

  • 1918年(大正7年) - 「射水電氣軌道」發表敷設路面電車計劃,連接高岡至東吳羽村(現時:富山市)之間,途經新湊[2]
  • 1921年(大正10年) - 富新電氣軌道發表敷設鐵路計劃,連接富山市安養坊(市電吳羽終點站)至新湊之間(後來前述提及,此計劃與射水電氣軌道的計劃合併)[2]
  • 1922年(大正11年)12月26日 - 批出軌道特許狀予射水電氣軌道(婦負郡東吳羽村至同郡新湊町之間)[17]
  • 1923年(大正12年)
    • 2月20日 - 越中電氣軌道株式會社成立[18][19]
    • 3月10日 - 公司改名為越中電氣軌道[20]
Thumb
越中電氣軌道線富山北口至四方之間開業的新聞
  • 1924年(大正13年)10月12日 - 越中電氣軌道富山北口站至四方站之間開業[18]
Thumb
在1926年(大正15年)7月21日啟用的聯隊橋站。在1934年(昭和9年)9月7日改名為新富山站。
Thumb
電車正在通過越中鐵道田苅屋鉄橋。在橋下的路軌中,左邊是飛越線,右邊是北陸本線。另外,在射水線廢除後,高架橋被用作公車專用道路。後來為了建設北陸新幹線,該高架橋於2007年(平成19年)6月起停用,在2008年(平成20年)5月起開始被拆毀[21]
  • 1926年(大正15年)
    • 3月31日 - 申請把路線由軌道變為地方鐵道[22]
    • 6月16日 - 軌道特許失效(富山站至富山市畠中之間,射水郡新湊町大字三新田至同町大字中伏木之間。原因:在指定期限內還未完工)[23]
    • 7月21日 - 聨隊橋站(即後來的新富山站)至富山北口站之間,以及四方站至打出濱站(即後來的打出站附近)之間開業[18]
    • 11月29日 - 把路線由軌道變為地方鐵道(受地方鐵道法監管)得到許可[18]
  • 1927年(昭和2年)2月13日 - 越中電氣軌道改名為越中鐵道[24]
  • 1928年(昭和3年)
    • 1月1日 - 路線由軌道法日語軌道法監管改為由地方鐵道法日語地方鉄道法監管,自此新建區間都是由地方鐵道法監管[22]
    • 12月26日 - 越中鐵道申請敷設鐵路敷設許可(新湊町至高岡之間)[22]
  • 1929年(昭和4年)
    • 6月29日 - 批出鐵路許可狀(射水郡新湊町至高岡市下關之間)[25]
    • 7月2日 - 打出濱站至堀岡站之間開業[26][注 1]
  • 1930年(昭和5年)
    • 10月12日 - 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西越之潟站至新湊東口站(現時:東新湊站)之間開業。西越之潟站至新湊東口站之間只有客運業務[28]。越之潟站至西越之潟站之間需要步行轉乘。
    • 12月23日 - 越之潟站至西越之潟站之間開業[29]
  • 1932年(昭和7年)11月9日 - 東新湊站至莊川口站之間開業。東新湊站至中新湊站之間設有一般運輸業務,中新湊站至莊川口站之間只有客運業務[30]
Thumb
在越中鐵道時代射水線的沿線概況地圖。圖中可看見位於婦負郡倉垣村的富山飛行場(1933年(昭和8年)10月啟用)。
  • 1933年(昭和8年)12月25日 - 莊川口站至新伏木口站(現時:六渡寺站)之間開業。莊川口站被廢除。中新湊站至莊川口站之間開始貨運業務[31]
  • 1934年(昭和9年)9月7日 - 聯隊橋站改名為新富山站[22]
  • 1942年(昭和17年)9月 - 當時的母公司日本電力把越中鐵道的股份賣給富山電氣鐵道。使不再成為日本電力旗下子公司[2]
  • 1943年(昭和18年)1月1日 - 越中鐵道合併至富山地方鐵道,富山地方鐵道的射水線[22][32]
Thumb
1943年(昭和18年)1月1日,把縣內所有陸上交通合併為富山地方鐵道株式會社的廣告。圖中可看見越中鐵道這公司名。
  • 1945年(昭和20年)
    • 8月2日 - 發生富山大空襲日語富山大空襲,使射水線受損,新富山站和富山北口站被燒毀[22]。在1個月後路線重開[33]
    • 8月15日 - 高周波前站改名為東新湊站[22]
  • 1946年(昭和21年)5月15日 - 建設聯絡線連接富山地方鐵道富山軌道線(吳羽線)[34]
  • 1947年(昭和22年)
    • 4月30日 - 富山北口站站舍重建[22]
    • 7月25日 - 新富山站站舍重建[22]
  • 1948年(昭和23年)5月11日 - 所有車輛的集電裝置由電桿式改為受電弓式[22]
  • 1949年(昭和24年)6月20日 - 新湊中學校前站改名為西新湊站[22]
  • 1950年(昭和25年)12月31日 - 所有5000形日語富山地方鉄道デ5010形電車改裝完畢,開始駛入西町[22]
  • 1952年(昭和27年)
    • 8月15日 - 莊川口站啟用[22]
    • 8月28日 - 四方站站舍改建[22]
  • 1954年(昭和29年)3月25日 - 西新湊站站舍改建[22]
  • 1955年(昭和30年)10月14日 - 新町口站啟用[22]
  • 1958年(昭和33年)8月1日 - 射北中學校前站啟用[22]
  • 1959年(昭和34年)
    • 4月1日 - 地鐵高岡至新湊之間,米島口至伏木港之間路段轉讓給加越能鐵道。西町至新富山至地鐵高岡之間開設直通運輸班次[22][32]
    • 4月10日 - 中新湊站站舍改建[22]
  • 1961年(昭和36年)
    • 7月18日 - 射水線列車不再駛入富山軌道線的西町電車站[22]
    • 9月9日 - 新富山站站舍改建[22]
  • 1965年(昭和40年)6月26日 - 八山變電站竣工[22]
Thumb
建設富山新港工程前的放生津潟。圖右邊的島是弁天島。
  • 1966年(昭和41年)
    • 3月17日 - 為了建設富山新港,新湊市議會決定把港口切斷[35]
    • 4月5日 - 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廢除。越之潟站至新湊站之間轉讓給加越能鐵道,成為新湊港線[22]。射水線只剩下新富山站至堀岡站之間一段[32]。同日廢除貨運業務。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開設代行聯絡公車[7]
    • 12月1日 - 新港東口站啟用[22]。射水線新富山站至新港東口站之間全長14.4公里[22]
  • 1967年(昭和42年)11月23日 - 開始富山新港港口切斷工程,同時富山縣營渡船開始營運[36]
  • 1971年(昭和46年)
    • 5月1日 - 全線的閉塞方式改為單票閉塞[22]
    • 11月16日 - 申請把射水線廢除[22]
  • 1974年(昭和49年)4月5日 - 閉塞區間定為兩個。在各站實施無人化[22]。在早上尖峰時間削減班次至40分鐘一班,為了彌補運輸能力的不足,四方至新富山之間開始以4卡編成行走[8]
  • 1977年(昭和52年)8月31日 - 部分列車再次開始駛入富山軌道線[22]
  • 1979年(昭和54年)
    • 5月16日 - 富山地方鐵道正式向富山市申請把射水線廢除[37]
    • 7月9日 - 富山縣、富山市、新湊市和富山地方鐵道四方在富山縣廳進行會談,交代廢線的事情和替代公車的計劃[37]
    • 11月2日 - 富山縣、富山市和新湊市三方在縣民會館進行會談。富山縣副知事巢山庄司宣布射水線在1980年(昭和55年)3月尾廢除[38]
Thumb
射水線路軌遺址變為公車專用道
  • 1980年(昭和55年)
    • 1月25日 - 富山縣提交射水線廢除的最終定案[38]
    • 2月6日 - 富山市長改井秀雄日語改井秀雄同意把射水線廢除[39]
    • 2月12日 - 新湊市同意把射水線廢除[39]
    • 2月13日 - 新湊市向富山縣和富山地方鐵道提交廢除同意書[39]
    • 2月18日 - 富山地方鐵道通過名古屋陸運局,決定在同年3月31日把射水線廢除。同年4月1日申請開設替代公車[39]
    • 3月31日 - 射水線全線廢除[40]
    • 4月1日 - 射水線替代公車開始營運[22]
    • 6月30日 - 部分射水線路軌遺址變成了公車專用道路,當日舉行開通儀式[41]
  • 1986年(昭和61年)9月10日 - 新富山站的站舍拆卸工程完成。自此,射水線內10間舊站舍全部已經消失[12]
  • 2012年(平成24年)3月31日 - 射水線遺址處建設的公車專用道路被廢除[42]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所有車站都在富山縣內。

圖例
列車交會 … ◇・∧:可交會、|:不可交會

站名、距離參考自[43]

1966年分斷前

車站所在地名稱截至1966年(堀岡站至越之潟站之間廢除,越之潟站至新湊站之間轉讓前)一刻。車站名稱截至1966年或廢站前一刻(以先發生一刻為準)。

更多資訊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Remove ads

1980年廢除前

車站名稱與所在地名稱截至1980年(全線廢除)一刻。

更多資訊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運輸業績

更多資訊 年度, 乘客(人) ...
  • 資料取自各年度版《鐵道省鐵道統計資料》、《鐵道統計資料》和《鐵道統計》。
Remove ads

車輛

  • De5010形日語富山地方鉄道デ5010形電車
    • 在1950年直通至市內線時引入。在1966年,越之潟站至新湊站之間分離,由加越能鐵道新湊港線接管之際,14架車輛轉讓給加越能鐵道。在1967年,加越能鐵道的6架De7070形竣工,便把De5027-30、37-40 一共8架車輛退回給富山地方鐵道。而5021-26 共6架車輛繼續在加越能鐵道服役。

越中電氣軌道(越中鐵道)時代的車輛

  • DeHa1 - 3、5(4為缺號) - 在1923年由日本車輛製造的木製轉向架電聯車。在當初引入時,車頭燈下方設有電桿集電器。車頭設有5塊車窗,與富岩鐵道Bo1日語富岩鉄道の電車#ボ1形十分相似。後來車身改用鋼鐵後,車頭的車窗變為3塊。在富山地方鐵道時代,這些車輛均改變車隊編號,1→DeHa7511,2、5→KuHa131・132(延長車身),3→MoHa9401。DeHa7511在末期變為除雪車。形式圖[44]
  • DeHa101、102 - 在1930年由日本車輛製造的半鋼製轉向架電車。在當初引入時使用電桿集電。在1951年變為控制車(KuHa101、102)。
  • KEL1 - 從莊川水力電氣引入的莊川水力電氣莊水3號形電力機車日語庄川水力電気庄水3号形電気機関車

在1935年從目黑蒲田電鐵引入MoHa18日語池上電気鉄道の電車#甲号電車,在同年中再轉讓給溫泉電軌[注 2]

注腳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