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將軍澳

香港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將軍澳
Remove ads

將軍澳(英語:Tseung Kwan O,縮寫:TKO),是香港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西南部為調景嶺,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的一個小漁港,人口不及鄰近的坑口原有小墟市。及後經過大幅填海,發展為將軍澳新市鎮,並擴展為全區的名字。將軍澳新市鎮雖與九龍區一山之隔,但其實屬於新界範圍,由於地產商及電視廣告推銷,跟荃灣葵涌青衣島一樣,至今仍有少部份人誤以為屬於九龍區。

Thumb
鳥瞰將軍澳,前後海灣分別為將軍澳和銀線灣,中央為將軍澳新市鎮

歷史

Thumb
1595年《粵大記》記錄的將軍澳(圖中最左下角)
Thumb
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的「東口」為現在的將軍澳
Thumb
1908年的將軍澳,左方為調景嶺麵粉廠「倫尼氏磨坊」(Rennie's Mill)
Thumb
1950年代的將軍澳
Thumb
鳥瞰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一帶及將軍澳海灣
Thumb
將軍澳市中心
Thumb
小夏威夷水壩瀑布成為近年市民拍攝的熱點

將軍澳是一個海灣,成形於白堊紀時期,以摩星嶺形成層的粗晶屑凝灰岩[1]鷓鴣山形成層的條紋斑雜凝灰岩帶狀粗面安英岩[2]為代表。

早在明朝,便已有人在將軍澳定居。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蒼梧總督軍門志全廣海圖》有「將軍澳可避颶風」字句;[3]香港志高級編輯蔡兆浚考證,明清兩代的廣東沿海輿圖經常載有將軍澳之名,如明萬曆廿三年(1595)《粵大記》〈廣東沿海圖〉中,既標有將軍澳的地名,也將今日位於將軍澳區的大小赤沙標記在內。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4]

將軍澳名稱來源並不可考,相傳南宋末年,宋帝昺等人曾經逃難至今九龍半島,此為一說;如果這種說法可信,所指的將軍大概是一位勤王的將軍。以前將軍澳是人煙稀少的海灣,只有坑口村才有較多人口,另外在海灣北面盡頭有將軍澳村。另一說法是,在明朝時候某位將軍敗走到今將軍澳現址,最後傷重死去。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第三種說法則是,清代將軍澳地區常有海盜劫掠,故此朝廷派駐將軍駐守,因此得名. 不過,由於明萬曆年間將軍澳的地名已經出現,故第三種說法明顯根據不足.[5]

1866年「將軍澳 Tseung-kwan-o」首見於地圖中[6]。1896年將軍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稱出現在地圖中[7]。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8]的英文名標示。而將軍澳和坑口所代表的位置也多次變改,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間,將軍澳可代表今日茅湖仔或田下灣、坑口可指今日的翠林一帶。有關地名自四十年代起才統一。

在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當時的將軍澳被標載為東口,意思可能為維多利亞港之東面出口。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9],將軍澳陸地部份標示為Tseung Kwan O,而海灣部份則標示為Junk Bay(意為帆船灣)。當中Junk Bay的「Junk」解作中式帆船(戎克船)。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譯名為「佛頭灣」[10]

而1953年美國海軍新澤西號來港補給時,因吃水深而不能進經鯉魚門進入維港,需要停泊在將軍澳內,此事其後更成為歇後語-「新澤西-食水深(牟取大量暴利)」。

關於將軍澳的英文譯名有一段爭議,有些人主張使用Junk Bay,又有些人主,張採用Tseung Kwan O。到了近年官方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惟海灣仍然多以Junk Bay標示。其實將軍澳的正確英語是Junk Bay 。

Remove ads

發展為新市鎮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香港島,至今仍是新市鎮的主要對外交通幹道。

將軍澳分為三期發展:第一期發展的有寶林翠林康盛花園;第二期發展的為將軍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發展的為調景嶺。在計劃發展為市鎮同時,將軍澳亦成了垃圾堆填重地,先後開闢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將軍澳第二期堆填區。雖然兩者已經先後關閉,但現時依然有運作中的新界東南堆填區。相比香港其他地區,將軍澳要處理的垃圾要多得多[11]。近年將軍澳成為香港政府重點發展的地區,有多項設施落成,如香港單車館將軍澳運動場等。

位於調景嶺附近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在2022年竣工。由將軍澳市中心、工業邨和日出康城前往東區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鐘,較使用將軍澳隧道節省10分鐘。

將軍澳有五幅合共11公頃,面積約半個維多利亞公園的綠化地,包括影業路西北面、昭信路以南、魷魚灣村以西和邵氏影城以東,獲得通過建屋。而一眾來自將軍澳村的長者舉辦簽名運動,希望能守護一座逾200年歷史的綠林。2018年6月區議員及環保團體的協力合作,成功阻止發展有關範圍[12]

Remove ads

氣候

更多資訊 將軍澳 (1992-2023), 月份 ...

圖片

鄰近地區

鄰近景點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