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天鵝
鸭科天鹅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天鵝(學名:Cygnus columbianus),又名鵠或白鵠,是一種體型比大天鵝小的天鵝。
Remove ads
生態環境
喜歡在泥濘水塘、湖泊或泥灘等生境中活動,常在水中緩慢前進,嘴往兩旁甩動以尋找食物。
分布地域
繁殖於北歐及亞洲極北部,在歐洲、中亞、中國的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及日本越冬;遷徙時可見於中國的東北、新疆、內蒙古北部。分布於北美洲北部的Whistling Swan(有學者譯做"嘯聲天鵝")也被作為小天鵝的一個亞種。

特徵
體型碩大,長頸,和優雅高貴的氣質是天鵝屬生物共有的特徵。與分布地域接近並經常在相似生境混群出現的大天鵝相比,小天鵝體型稍小,並且嘴黑但基部黃色區域較大天鵝小,上嘴側的黃色不成前尖且嘴上中線黑色,但這一顯著特徵由於觀察條件的限制有時並不能夠明確辯識。小天鵝的叫聲似大天鵝但音量較大。群鳥合唱聲如鶴,為悠遠的klah聲。
食物
小天鵝主要取食淺水區域的各種水草的根種子地下塊莖等部位,偶食少量水生昆蟲和田螺等,經剖檢發現,小天鵝的胃內多有野藕野菱角水草及大量的礫石。民間有「天鵝一脖子扎到底」的說法,指的就是天鵝的覓食方式,常常是身體浮在水面上,利用修長的脖子深入水中取食。
保護情況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年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年
瀕危因素
局部地區如意外的石油洩漏及其它有害化工廢水的排放等。天鵝繁殖、棲息多在湖區、沼澤、濕地,由於農牧業發展,有機農藥積聚湖區。
持續乾旱使湖泊水平下降,濕地面積下降,失去覓食和繁殖場所。低濕使食物減少從而導致產卵日期推遲,數量下降,繁殖力下降,成活數下降,使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農業的發展,造成過度種植、放牧、興建水庫、圍湖造田、施放農藥和化肥等,造成棲息及覓食場所減少,棲息環境受到破壞。
由於遷徙和集群越冬,寄生蟲感染率較高。當發生突發性傳染性疾病時,傳染快,無法控制,易大批死亡。天敵主要威脅卵和幼鳥,如鷗類、狐狸、渡鴉、金雕等。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