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燕

雨燕科雨燕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家雨燕

小雨燕(中國大陸、香港作小白腰雨燕學名Apus nipalensis)為雨燕科雨燕屬下的一個種。牠們分布於日本、尼泊爾和東南亞。牠們能夠在飛行時交替關閉大腦的半球,以進行長距離飛行。

快速預覽 家雨燕, 保護狀況 ...
家雨燕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雨燕目 Apodiformes
科: 雨燕科 Apodidae
屬: 雨燕屬 Apus
種:
家雨燕 A. nipalensis
二名法
Apus nipalensis
(Hodgson, 1837)
關閉

小雨燕曾被認為是歐洲小雨燕的一個亞種,名為Apus affinis subfurcatus[2]

描述

小雨燕的外觀與歐洲小雨燕非常相似。[3] 它是一種小型鳥類,但屬於中等大小的雨燕,翼展為12.5-14.5公分。牠們的體長範圍為14到16公分,體重約為20-35克。這種雨燕有一條深色且略微分叉的尾巴。除了白色的腰帶和喉部的白斑外,小雨燕的羽毛為黑色,比歐洲小雨燕的顏色更深。

分類

學名Apus nipalensis由兩部分組成。Apus是雨燕的屬名,來自拉丁文,意指無足的雨燕或燕子。Nipalensis意指來自尼泊爾。[4]

目前,小雨燕有四個亞種: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Apus nipalensis furcatusApus nipalensis kuntzi

棲地與分布

小雨燕主要在空中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覓食。[5] 小雨燕通常分布於亞洲大陸。每個亞種在亞洲大陸的分布略有不同。[3]

  • 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分布於從尼泊爾到中國東南部、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地區
  • 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分布於馬來半島和東南亞的其他島嶼
  • Apus nipalensis furcatus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峇里島
  • Apus nipalensis kuntzi僅分布於台灣島[6]

小雨燕生活在亞洲的城市和鄉村地區。牠們曾在尼泊爾的山區和中國、越南及香港的城市和城鎮中被發現。2012年在北美只被發現過一次;該鳥經過DNA定序確認為小雨燕。然而,這次觀察未被接受,因為發現時鳥已死亡。[7]

行為

小雨燕主要在兩種地方築巢:懸崖或城市地區。[8] 在城市地區築巢時,這種雨燕傾向於選擇建築物的屋簷下或隧道內。許多小雨燕在越南附近的離岸島嶼的懸崖上築巢。小雨燕用唾液將樹葉、樹枝和羽毛黏合在一起築巢。

繁殖

小雨燕每年有一個繁殖期,通常每年繁殖兩窩。第一次下蛋期需要三週時間。到6月初,第一窩的小鳥已經全部飛出巢穴。幾週後,第二窩開始孵化。最後一窩的小鳥在9月中旬前離巢。每窩蛋的數量可能不同,通常為一到五顆。孵卵期可以持續20到30天不等。[8]

覓食

像許多燕子和雨燕一樣,小雨燕在空中覓食。牠們主要以空中分布的小型生物為食。糞便分析顯示,小雨燕的飲食幾乎完全來自節肢動物門。[5] 這主要包括螞蟻、蜘蛛、蚊子和蒼蠅,但不限於此。

聲音

小雨燕發出ti-ti-ti-tititrrrrrr的聲音,[3] 以及許多其他聲音,作為牠們的聲音目錄的一部分。

遷徙

目前對小雨燕的遷徙研究不多。牠們曾在澳大利亞北部和印度被記錄到,這表明牠們在冬季可能有某種遷徙活動。[3]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