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約翰·佩頓·戴維斯

美國外交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約翰·佩頓·戴維斯(英語:John Paton Davies Jr. 1908年4月6日—1999年12月23日)美國外交官中國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擔任美軍觀察組成員,美國駐重慶使館二秘,同情中國共產黨,約翰·帕頓·大衛斯曾向羅斯福提交備忘錄,反對用美軍幫助英國、荷蘭和法國重建殖民帝國,指出中國軍隊的腐敗和無能,打通緬北通往中國的陸上交通線頗有價值。在麥卡錫主義時期因「失去中國」受到指責。

快速預覽 小約翰·佩頓·戴維斯 John Paton Davies Jr., 出生 ...

早年

小約翰·佩頓·戴維斯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是兩位浸禮宗傳教士約翰·佩頓(John Paton)和老海倫·伊莉莎白·戴維斯(Helen Elizabeth Davies Sr.)之子。他的祖父迦勒·戴維斯(Caleb Davies)是威爾斯移民,在克里夫蘭從事乾貨生意。戴維斯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實驗部進修兩年,又前往燕京大學學習一年,最後在1931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隨後,他進入外交界,憑藉自己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前往中國工作。

職業生涯

1942年2月,戴維斯開始在中緬印戰區擔任史迪威的隨員,主要工作地點是印度阿薩姆中國昆明。1942年8月24日,他在短暫回華府時迎娶派翠莎·路易西·格雷迪為妻,之後又返回印度工作。1943年的一天,他與其他人搭乘飛機從印度阿薩姆飛往重慶,不慎遇上飛機引擎故障,飛機迫降於緬甸叢林。戴維斯帶領眾人逃離那加人的聚居地(這個民族有獵首的習俗),後來於1948年被授予自由獎章[1][2]

1944年間,戴維斯是駐延安美軍觀察組的一員。起初,戴維斯認為美軍觀察組可以顯著削弱蘇聯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後來卻認為共產黨是真正可以替代國民黨的政治力量。

史迪威被召回後,戴維斯又繼續輔佐魏德邁赫爾利工作,然而他與赫爾利相處並不融洽,因為赫爾利希望由蔣中正領導的國民黨統一全國,而戴維斯認為國共合作不可能長久,更認為國民政府腐敗無能,是死路一條,而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未來。隨著赫爾利於1944年11月晉升為美國駐華大使,戴維斯在中國的日子就屈指可數了。

1944年12月,戴維斯再次訪問延安。這一次,赫爾利嚴厲地質問戴維斯的動機,指責他拖自己的後腿,不想讓國民政府統一全國,還要把他調去莫斯科。1945年1月初,兩人再度爭吵,赫爾利威脅戴維斯,要舉報他是個共產主義者,從而讓他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戴維斯只得在1945年1月9日離開中國,一去不返。

隨後,他前往美國駐蘇聯大使館擔任第一秘書,後來又前往國務院、德國和秘魯工作,直到1954年為止。

Remove ads

受到迫害

由於戴維斯曾預言共產黨會打贏內戰(而且事實的確如此),更曾建言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好以抵禦蘇聯影響(二十多年後美國也的確這麼做了),不僅牴觸冷戰初期美國的外交政策,更因此被麥卡錫主義者攻擊為「失去中國」的「幫凶」。然而戴維斯在1948到1954年接受審查期間並未被找到什麼同情共產主義的線索,甚至還在1950年建議以核武器恫嚇蘇聯,但國務卿杜勒斯還是在1954年中迫於壓力建議他辭職。戴維斯拒絕辭職,杜勒斯便藉口其「缺乏判斷力、不夠謹慎、不可信賴」而於1954年11月5日將戴維斯革職。[3][4]

晚年

被革職後,戴維斯與其家人最初留在最後工作過的秘魯,創立了一家家具公司,名為Estilo,曾獲得兩次國際設計大獎。1964年,全家回國,1969年戴維斯方得證明自己清白。1999年12月23日,戴維斯在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逝世,享年91歲。[1]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