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行星1646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行星1646(1646 Rosseland)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石質小行星。1939年1月19日,芬蘭天文學家爾約·維薩拉在芬蘭西南部的圖爾庫天文台發現了此天體[1][2]。它發現時的零時編號是1939 BG{{{2}}}。它是一顆主小行星帶小行星,直徑約12千米。
Remove ads
軌道和分類
小行星1646是一顆S-型小行星,它的軌道位於柯克伍德空隙以內,它的公轉半徑在2.1到2.6天文單位之間,它的公轉周期為3年8個月(1324天)。它的軌道離心率為0.12,與黃道之間的軌道傾角為8度[4]。聯合天文台是最早觀察到小行星1646的,當時的臨時編號為1937 QH{{{2}}}。這個觀察使得它的觀測弧延長了2年。
物理特徵
1980年代初美國天文學家理察·P·賓澤爾首次觀測了小行星1646的光變曲線。根據這個數據小行星1646的自轉周期為69.2小時,它的亮度變化為0.13星等[5]。巴西天文學家克勞迪亞·安傑里測量自轉緩慢的小行星的光度曲線時測定小行星1646的自轉周期為69.2小時,光度變化為0.46星等[6]。
根據日本衛星AKARI和美國航空與航天局衛星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的數據小行星1646的直徑在11.48到13.49千米之間。它的反照率在0.18到0.2253之間[7][8][9][10][11]。共同小行星光度曲線煉假設石小行星的反照率是0.20,由此根據11.82絕對星等可以推測計算小行星1646的直徑為12.85千米。
命名
小行星1646是以挪威天體物理學家斯韋恩·羅斯蘭命名的。羅斯蘭在奧斯陸創辦了天體物理學理論研究所,並任其第一任所長。他的理論研究包括恆星的內部,其自轉和穩定性[3]。月球上的羅斯蘭隕石坑也是以他命名的。1976年2月20日小行星中心正式發表小行星1646的名字[1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