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麗神星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丽神星
Remove ads

麗神星(31 Euphrosyne)[9]是一顆非常年輕的小行星,也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它是由詹姆斯·弗格森於1854年9月1日發現的,是在北美洲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10]。它以希臘神話中的卡里特斯之一歐芙洛緒涅的名字命名[11]。2019年,人們發現了這顆小行星的一顆衛星。麗神星是在穀神星健神星之後已知第三大圓形小行星;據信這是由於碰撞後再度聚集形成的,而非接近流體靜力平衡狀態[5]

快速預覽 發現, 發現者 ...
Remove ads
Remove ads

觀察結果

麗神星是位於小行星帶外緣附近的一個相當暗的天體。即使在最佳沖日位置,它的最大視星等也只有約+10.2(2011年11月的數據),比此前發現的前三十顆小行星都要暗,因此無法用雙筒望遠鏡觀測到[12]。麗神星的軌道傾角和偏心率較大,接近26.4度,在最早發現的100顆小行星中排第二[13]

表面

麗神星是一顆C-型小行星,其原始表面可能被碰撞產生的厚厚噴出物覆蓋層所覆蓋,這次碰撞也形成了它的衛星和星族。表面沒有深坑,任何直徑超過40公里的隕石坑都具有平坦的底部,才會在超大望遠鏡的圖像中不可見,這與富含冰的C-型成分一致。其表面缺少隕石坑可能也歸因於其表面較為年輕。[5]

質量和密度

發現了麗神星的衛星後,使得人們在2020年首次對麗神星的質量進行了精確測量,得到結果為(1.7±0.3)×1019 kg,因此密度為1.7±0.2 g/cm3。較低的密度表明,如果內部孔隙率為20%,那麼麗神星近乎一半是由水冰構成。[5]

星族

麗神星是一個複雜小行星族的名字,該星族由大約兩千顆小行星組成,這些小行星具有相似的光譜特性和軌道根數,都有相對較高的軌道傾角[14]。據信這些小行星產生自約2.8億年前的一次碰撞[5]。但這個星族中的第二大天體小行星895則被認為很可能只是一個闖入者。[15]

衛星

快速預覽 發現, 發現日期 ...

2019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小衛星,很可能也是形成麗神星族的同一次碰撞事件的結果之一。初步軌道計算表明,這顆衛星的軌道周期約為1.2天,半長軸為670公里。根據VLT(甚大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假設其反照率與麗神星相同,這顆衛星的直徑約為4公里。[5]

Remove ads

圖片

Thumb
WISE拍攝的麗神星延時照片(2010年5月17日)

參考來源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