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司瑟星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瑟星
Remove ads

司瑟星(33 Polyhymnia)[9]是一顆太陽系主小行星帶中的一顆小行星,由法國天文學家讓·沙科納克於1854年10月28日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的聖歌繆斯波呂許謨尼亞命名。該小行星的軌道具有較高的偏心率,最小軌道交會距離為0.91天文單位,視星等最高可達10等。司瑟星的軌道與木星呈22:9的平均運動共振狀態,且其自轉周期約為18.608小時。但對其的密度研究卻地出不切實際的結論。

快速預覽 發現[1], 發現者 ...
Remove ads

發現和命名

司瑟星由法國天文學家讓·沙科納克在1854年10月28日發現[1],並以希臘神話聖歌繆斯之一的波呂許謨尼亞的名字命名[10]

物理特性

自轉周期和自轉軸

2008年,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的奧根梅薩天文台對司瑟星進行光度觀測,得出的光變曲線周期為18.609 ± 0.002小時,亮度變化為0.15 ± 0.02星等。該結果與198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一致[11]。2011年,研究人員通過額外的觀測重新檢驗了這些結果,得出了修正的估計值為18.608 ± 0.001小時,亮度變化0.18 ± 0.02星等[12]。2020年,對2008年至2019年司瑟星光度數據的分析,確定了更精確的自轉周期為18.60888±0.00029 小時。同時,還確定了司瑟星的兩個可能的北極方向,兩個解都表明相對於黃道軸傾角為151–155°(黃緯–61°至–65°)[7]

軌道

由於偏心率較高(0.338),司瑟星可以接近地球(最小軌道交叉距離為0.91天文單位),其天空視星等可達到10級[13]。司瑟星的軌道與木星處於22:9的平均運動共振狀態。計算得出的這顆小行星的李雅普諾夫時間為10,000年,表明它處於一個混沌軌道,並且由於行星的引力攝動,其軌道會隨時間隨機變化[14]。從1854年到1969年間對司瑟星位置的測量用於確定木星對其的引力影響,得出木星相對於太陽的反質量比為1,047.341 ± 0.011[15]

成分

1995年和2002年進行的可見光光譜分析表明,司瑟星是一顆S-型小行星,這意味著它主要由岩質矽酸鹽組成[3]。 具體來說,司瑟星的光譜在0.67微米波長處表現出一個吸收帶,這表明其表面有橄欖石輝石,類似於Q-型小行星[8](pp. 155, 164–165)。由於司瑟星同時具備S-型和Q-型小行星的特徵,因此根據SMASS分類法,它被進一步歸類為Sq型小行星[8](pp. 155, 164–165)。1985年,射電望遠鏡曾利用雷達對司瑟星進行了研究[16][17]

質量和密度的研究

伯努瓦·卡里(Benoît Carry)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基於司瑟星對其他太陽系天體的引力影響估計其質量為(6.20±0.74)×1018 千克[5]。然而,考慮到司瑟星的直徑為54 km(34 mi),這一質量意味著其密度高達75.28±9.71 克/立方厘米。如此高的密度是不現實的,因此卡里認為司瑟星的質量和密度估計不可靠[5]。卡里的研究中還測量了其他幾顆與司瑟星直徑相似的小行星的密度,結果這些小行星也被發現有著極高的密度[5]。由於司瑟星體積較小,其對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極難探測,可能導致質量和密度估計值極為不準確[5]。例如,直徑68 km(42 mi)的小行星675在卡里的研究中,最初測量的密度為73.99±15.05 克/立方厘米[5],但2019年改進的軌道計算表明,其實際密度要低得多,僅為3.99±1.94 克/立方厘米[18]

自卡里的研究以來,還沒有其他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嘗試確定司瑟星的質量和密度[19]。然而在2023年,研究員范麗對司瑟星與其他小行星的近距離接觸進行了初步分析,並確定了較低的質量,為(1.03±0.40)×1018 千克[20]。根據司瑟星的直徑,這一質量估計表明密度為7.5±3.6 克/立方厘米12.4 克/立方厘米,基於掩星觀測得出的直徑為64 ± 6 km(39.8 ± 3.7 mi),基於紅外測得出的直徑54 km(34 mi)[20][21]

2023年,研究人員埃文·拉福吉(Evan LaForge)、威爾·普萊斯(Will Price)和約翰·拉菲爾斯基(Johann Rafelski)推測,如果對司瑟星的極高密度推測是正確的,且超重元素能夠足夠穩定,那麼司瑟星星可能由原子序數為164附近的高密度超重元素組成[22]。然而,如上所述,司瑟星的密度很可能沒有這麼高[20][21]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