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輝神星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輝神星(96 Aegle)是一顆碳質小行星,是輝神星族的名字由來,位於小行星帶的外圍區域,直徑約為170公里(110英里)。它是由法國天文學家傑羅姆·科吉亞於1868年2月17日在法國東南部的馬賽天文台發現的[1]。這顆罕見的T-型小行星自轉週期為13.8小時,在掩星事件中已經被觀測到多次[4]。這顆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的赫斯珀里得斯(日落處的仙女)之一埃格勒(Aegle,意為「光明」)命名。[2][a]
Remove ads
軌道與分類
輝神星是輝神星族(630)的母體,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小行星族,已知成員不足一百顆[5][20]:23。輝神星位於外小行星帶繞太陽運行,軌道距離為2.6-3.5天文單位(AU),每5年4個月(1,948 天)繞太陽一周;半長軸為3.05(AU)。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4,軌道傾角相對於黃道為16°[3]。對該天體的觀測始於1870年8月的利奇菲爾德天文台(789),比其在馬賽的官方發現觀測晚了兩年半[1]。
物理特性
在托倫分類法、SMASS分類法以及巴斯–德梅奧分類法中,輝神星都是一顆罕見的無水T-型小行星[3],而輝神星族的整體光譜類型通常是C-型或者X-型。[20]:23
美國光度測量師弗雷德里克·皮爾徹於2016-2017年在新墨西哥州的奧根梅薩天文台(Organ Mesa Observatory, (G50))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光度觀測,顯示出這顆小行星具有不規則的光變曲線,有13.868小時的會合自轉周期,光變幅度為0.11星等(U=3)。[13][c]
這一結果與之前由羅伯特·史蒂芬斯、西里爾·卡瓦多爾以及皮埃爾·安東尼尼進行的兩次觀測結果一致,他們分別測得的周期為13.82小時,亮度變化為0.12和0.05(U=3/2-)[12][11]。其他的旋轉光變曲線數據分別由艾倫·哈里斯(Alan W. Harris,10小時;1980年)[9]、義大利天文學家(10.47小時;2000年)[10]、瑞士和法國天文學家(13.82小時;2005年)[12],以及科爾蓋特大學(26.53小時;2001年)[14]獲得,但都質量較差(U=n.a./1/1/1)[4]。
根據紅外天文衛星IRAS、日本AKARI衛星以及美國宇航局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NEOWISE任務)的測量結果,輝神星的直徑在156至178公里之間,其表面反照率較低,介於0.048至0.056之間[21][17][16][15]。小行星光變曲線協作連結(Collaborative Asteroid Lightcurve Link)假設其反照率為0.058,並基於7.65的絕對星等計算出其直徑為162.85公里[4]。該計劃的質量估計結果為±6.26)×1018 千克,密度為 (6.48±2.53 克/立方厘米 2.61[8]。
輝神星曾多次被觀察到掩星現象。2010年1月5日,它在日本茨城縣被觀測到掩蓋了恆星TYC 0572-01644-1,並由此確定了公里的橫截面積 178.7 × 148.3[b]。在紐西蘭,2002年2月18日,該小行星遮蔽了半人馬座中的恆星TYC 7299-00684,持續了大約12.7秒,在此期間,預計亮度將下降2.1星等[d]。
命名
這顆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的赫斯珀里得斯之一——埃格勒(Aegle)的名字命名。官方的命名引文出現在保羅·赫爾蓋特1955年撰寫的《小行星的名稱》(H 13)中。[2][a]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