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尚學禮
尚可喜之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尚學禮(1575年2月16日—1624年5月12日),字端侯,號君望,祖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生於北直隸真定府衡水縣,明末抗金將領,官至都司[註 1]。天啟元年(1621年),隨明將毛文龍深入敵後作戰,取得鎮江大捷,天啟四年(1624年)在遼東旋城巡邏時(今遼寧省莊河市境內)被後金軍包圍,力戰陣亡。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追封其子尚可喜三代,尚學禮亦被追封為平南王。
生平
尚學禮祖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祖父尚生,攜家遷居北直隸真定府衡水縣。父親尚繼官,共生二子,長子尚學書,仍然居住在衡水。次子尚學禮,萬曆三年正月初六(1575年2月16日)出生[1],後隨父遷居遼東海州衛,成為海城尚氏的始祖[2]。
天啟元年(1621年)遼瀋之戰後,遼陽、瀋陽相繼陷落,南四衛(金州衛、復州衛、海州衛、蓋州衛)亦遭後金屠戮,尚學禮與家人在戰亂中失散。這時候,位於重鎮廣寧的遼東巡撫王化貞招募勇士,前往後金後方活動。尚學禮見家國殘破,慨然應募[3]。
天啟元年(1621年)秋天,明將毛文龍率197人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七月十四日襲破鎮江,擒斬後金勛貴佟養真等人,史稱「鎮江大捷」。尚學禮亦是這197名勇士之一,毛文龍在戰後奏摺上有提到尚學禮,當時他的官職是千總[4]。
毛文龍開鎮東江後,尚學禮作為最初追隨者之一,成為東江軍的骨幹力量。在與後金的大小戰鬥中,屢立功勳,升為都司。天啟四年三月二十五日(1624年5月12日),尚學禮在旋城一帶(今遼寧省莊河市境內)出哨巡邏時,遭遇後金軍的包圍,尚學禮奮勇格鬥,殺死多人,力盡殉國[5]。天啟五年(1625年),毛文龍上表請求對尚學禮等人加以憂恤[6],明廷是否予以憂恤和追贈,沒有明確地記載。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追贈其子尚可喜三代,尚學禮亦被追贈為平南王[7]。
家庭
父尚繼官,母田氏[1],初娶劉氏,繼娶王氏。有五嫡子:尚可進、尚可愛、尚可和、尚可喜、尚可位;側室馬氏,生一子尚可福。《清史稿》記載明朝東江鎮總兵黃龍有部將尚可義,旅順淪陷時陣亡,是其子侄輩[8]。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