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屍掠獸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屍掠獸屬([Necrolestes] 錯誤:{{Langx}}:文本有斜體標記(幫助),意思為「盜墓賊」、「屍體掠奪者」),又稱屍袋蝟屬,是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存於中新世早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化石出土於薩米恩托層及聖塔克魯茲層[2]。
屍掠獸屬外型類似於現存的鼴鼠,同樣也是以穴居為主,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牠們是目前已知倖存至最後的子午蝟類演化支。子午蝟類為白堊紀晚期興盛於南美洲的哺乳類,相較於單孔目,牠們與獸亞綱(包含了現存的有袋類以及有胎盤類)之間的親緣關係更為接近。
屍掠獸屬目前已知包含兩個物種,分別為屬於模式種的巴塔哥尼亞屍掠獸,是於1891年由弗洛倫蒂諾·阿米希諾根據其弟弟卡洛斯·阿米希諾所發現的化石發表命名;以及發表於2007年的奇異屍掠獸。
Remove ads
描述

目前已經發現了巴塔哥尼亞屍掠獸近三分之一的全身骨骼,包含了大部分的顱骨,係由多個個體的標本拼湊而成。屍掠獸的口鼻部末端向上彎曲,其鼻孔具有骨化的鼻軟骨,並長有分隔鼻骨和前上頜骨的隔頜骨,而目前已知的獸亞綱物種均不具有此特徵[3]。屍掠獸的前肢具有許多與穴居哺乳類相似的特徵,包括向內彎曲尺骨鷹嘴,以及向內外走向壓縮的肱骨頭[4]。
生態學
屍掠獸屬可能是外型近似於現存鼴鼠的哺乳動物,同樣也以穴居為主,並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其口鼻部的形態顯示,牠們可能與現存的袋鼴和金毛鼴一樣,透過前肢及鏟狀的口鼻部來挖掘前進。牠們較大的中耳,意味著牠們對於低頻聲音較為敏感[3]。
分類學
長期以來,由於屍掠獸屬的高度衍徵及其十分特殊、與任何已知的現存或已滅絕哺乳類均不相同的解剖學結構,這使得牠們的分類位置一直處於地位未明的狀態。屍掠獸屬最初被認為屬於獸亞綱,且由於其發現於當時孤立於其他大陸的南美洲,因此推測可能屬於當時興盛於當地的有袋類(後獸下綱)或是真獸下綱。
然而,2012至2013年的種系發生學分析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屍掠獸屬並不屬於獸亞綱,而是將其分類至子午蝟類下[5][6][7],這使得牠們成為目前已知倖存至最後的子午蝟類演化支。其中,魯吉耶等人認為屍掠獸屬與子午蝟類中的克羅諾皮奧獸和倫納德獸親緣關係最為接近[5]。奇門托等人認為發現屍掠獸屬與克羅諾皮奧獸、倫納德獸以及包含其他子午蝟類物種的演化支構成多分支[6]。而阿瓦里安諾夫等人則認為屍掠獸屬、克羅諾皮奧獸和倫納德獸構成子午蝟類基群的一個演化級,而非演化支[7]。於2017年,針對屍掠獸屬顱骨結構的分析更進一步地證實牠們屬於子午蝟類[3]。
底下支序圖係根據魯吉耶、威布爾、貝克與阿佩斯特奎亞於2012年所發表的研究[5]:
子午蝟類 Meridiolestida
|
|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