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屏狀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屏狀體,又名屏狀核,位於大腦的外囊和極外囊之間的一塊厚為1-2毫米的扁平形灰質。外囊分隔屏狀體和豆狀核(殼部分)。極外囊分隔屏狀體和島葉。雖然已知屏狀體和大腦皮層有往復連接,但目前對屏狀體的功能知之甚少。有些學者認為屏狀體是豆狀核的一部分,另一些學者認為屏狀體應算作島葉的一部分,更有一部分學者主張屏狀體可分為豆狀體部和島葉部兩部分。也有一些當代神經解剖學家認為屏狀體和杏仁核一同屬於基底核。
神經科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和克里斯托夫·科赫認為因為屏狀體與大腦皮層多個區域有雙向連接,所以可能在意識的產生中有重要作用[1]。
直到2014年,才有研究人員意外發現,對屏狀體進行電脈衝刺激,似乎能夠開/關意識。研究者用高頻率電流發出脈衝刺激一名癲癇病女患者的這個區域,這名女子失去了意識,停止了語言與肢體動作,毫無表情,記憶出現了「斷片兒」,對視覺刺激毫無反應,呼吸變慢了。當刺激停止的一瞬間,她立刻恢復了意識並對剛發生的一切徹底失憶。[2]
Remove ads
更多圖片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