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明成祖曾委任他領千騎由槍桿嶺出雲州,會同武成侯王聰偵探虜兵軍情[1]。永樂十六年(1418年),山壽開始出現在越南史籍中,《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山壽在交阯負責督兵鎮壓當地叛亂期間,他擒獲了一隻背上有斑紋的白象,並把白象當成祥瑞呈獻給明成祖[2]。永樂二十年(1422年),藍山起義的黎利在這年陷入困境,當時黎利軍「屢經多難,軍士疲勞,欲得休息,皆勸帝與賊和親」,被明軍圍困在靈山的黎利決定向山壽、交阯參將榮昌伯陳智等偽降示好[3],山壽等人因而錯誤判斷放虎歸山,結果給黎利寶貴的喘息之機。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四月,山壽還派人以牛馬魚鹽、穀種農器贈送給黎利,黎利亦以金銀財物回禮,隨後山壽又釋放被陳智扣留的使者黎臻[4][5]。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駕崩,黎利假裝向明廷請降[6],山壽力勸剛即位的明仁宗對黎利採取安撫政策,並企圖以清化府知府的官職招安黎利[7],黎利認為「敵使誑我,我因其敵間而用之,此其時也」,因而派人和山壽繼續虛與委蛇,觀其軍情虛實[8][9]。同年,黎利率軍進取乂安,山壽和陳智出兵對陣,結果兩次中伏大敗,只能收餘卒返回乂安城固守[10]。
宣德元年(1426年)十月,交阯總兵成山侯王通兵分三路進攻黎利,山壽和馬騏負責其中一路,從仁睦橋而出,結果在三羅橋中伏大敗,而崒洞祝洞之戰亦以慘敗告終[11][12]。十二月,明朝在交阯的統治形勢嚴重惡化,黎利領兵進攻交州府東關城(今越南河內市),王通、山壽等屢戰屢敗,於是派人和黎利議和拖延時間,黎利察覺他們的用意,設伏在東都城四周,結果再成功襲殺明軍三千餘人,馬五百餘匹[13]。後來,隨著柳升在支棱昌江之戰覆軍隕將,王通和山壽決議談和歸國[14],山壽於是和馬騏一起成為黎利軍的人質[15],直到明軍出城再無威脅後,黎利又給糧草於山壽、黃福領之,隨後山壽隨明軍還國(《明史》和《明實錄》記水路[16][17],《大越史記全書》記陸路還國[18])。宣德三年(1428年)四月,山壽和王通等回京,隨後被文武官員交章彈劾「違命擅與賊和」、「棄城旋師」[19],勳貴百官同鞫後定下山壽「庇護叛賊」的罪名,下詔獄及籍沒家產[20]。
Remove ads
註釋與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