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崔伯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崔伯謙年幼時父親崔文業去世,家中貧困,他用心撫養母親。高歡徵召崔伯謙前往晉陽,補任相府兼功曹,稱讚他說:「崔伯謙廉潔奉公,真是好官員。」崔伯謙之後轉任七兵郎中、殿中郎中、左戶郎中,他的弟弟崔仲讓擔任北豫州司馬,與高慎一起反叛,崔伯謙受到牽連被免官。之後崔伯謙歷任瀛州別駕,高澄又任命崔伯謙出任京畿司馬。高澄將要前往晉陽時,慰勞崔伯謙說:「您幫助治理的瀛州,已經是一片太平景象。我府中事務繁多,因此將此職務授予你。」臨別時,高澄又在馬上握著崔伯謙的手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您應該深深體會這番意思。」崔伯謙族弟崔暹當時受到寵信官居要職,崔伯謙與崔暹是從前的同僚又是同族,除了婚喪大事絕不去崔暹家中,以忠厚之道自居[2][3]。武定末年,崔伯謙官至司空諮議參軍[4]。
天保初年,崔伯謙出任濟北郡太守,遍行恩德,禁止富人的奢侈,鼓勵窮人農桑並給予救濟。縣裡公田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崔伯謙將這些地全換給他人,又把用刑的鞭子改為熟皮製作,不忍心見血,表示讓受刑者知恥而已。有朝廷權貴經過濟北郡,向人詢問太守政績如何,人們回答說:「太守恩德感化,從古未有。百姓創作歌謠說:『崔太守,能治政,退田換鞭施恩德,民不爭。』」權貴說:「既然是恩德教化,為什麼又說有威嚴?」回答說:「官吏害怕威嚴,百姓蒙受恩德,所以都兼顧說道。」因為崔伯謙是相國府之前的官吏,依例要升官,朝廷徵召崔伯謙前往鄴城,濟北郡百姓哭著阻斷了道路,崔伯謙有幾天不能前行[5][6]。
因為弟弟崔仲讓在關中,崔伯謙不能在朝廷中央任職,於是外任南鉅鹿郡太守,一到任就以禮讓之道引導百姓,豪族都改過自新修正行為。崔伯謙無論事情大小,一定親自過問。縣中有貧困孱弱的人有事得不到公正處理,都說:「我親自告到白鬍子太守那裡,不愁不解決。」崔伯謙在南鉅鹿郡七年,監獄中沒有長久關押的囚犯。每次朝廷大使巡行視察,崔伯謙的政績總是被評定為上等,崔伯謙之後被徵召出任銀青光祿大夫[7]。
崔伯謙年輕時閱讀經書和史書,晚年喜歡讀《老子》和《莊子》,儀容舉止矜持莊重沒有怨恨之色,親朋好友來了,就置辦酒席一起宴飲娛樂,清談高論不涉及世俗之事,士大夫都把他當做榜樣。崔伯謙去世後,朝廷贈予南兗州刺史,諡號懿[8]。
Remove ads
家族
- 崔仲讓,西魏鴻臚少卿
- 崔叔仁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