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州際商務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州際商務委員會(英語: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簡稱:ICC)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聯邦監管機構,成立於1887年,旨在規範鐵路行業,確保公平定價並消除歧視性費率。它的誕生源於1880年代美國公眾對鐵路公司濫用市場權力的強烈不滿。隨著時間推移,州際商務委員會的職權範圍逐步擴大,涵蓋了卡車運輸、州際巴士、電話公司等多種公共承運業務,最終成為美國運輸經濟的重要監管者。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6月23日) |
州際商務委員會的設立源於《1887年州際商務法》,該法案旨在遏制鐵路公司的不當行為,例如對不同客戶收取差別費率或壟斷定價。最初,州際商務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監督鐵路公司的定價策略,確保其公平合理,並禁止不合理的價格歧視。此外,它還負責調查鐵路公司的運營狀況,以確定合理的投資回報率,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的運輸費率。作為美國首個獨立監管機構,州際商務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聯邦政府開始積極干預市場經濟,以平衡企業與公眾利益。委員會由五名成員組成,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批准,其獨立性使其被稱為「第四權力分支」,獨立於立法、行政和司法體系之外。
20世紀初,州際商務委員會的監管範圍逐漸擴大。1906年後,國會陸續賦予其監管其他運輸行業的權力,包括卡車運輸、水路貨運和電話服務。到1940年,州際商務委員會的管轄權已覆蓋除航空業外的所有公共承運業務。此外,最高法院對憲法中「商業條款」的寬泛解釋進一步強化了委員會的定價權和調查權。除了經濟監管,州際商務委員會還承擔了整合鐵路系統、調解勞資糾紛等任務。在1950至1960年代,該委員會還負責執行最高法院的裁決,推動州際客運設施廢除種族隔離,成為民權運動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20世紀下半葉,隨著美國運輸政策的變化,州際商務委員會的職權逐漸被削弱或轉移。1966年,其安全管理職能移交至新成立的美國運輸部,而費率制定和行業監管職能仍由州際商務委員會保留。然而,隨著1980年代放鬆管制運動的興起,1980年的《斯塔格斯鐵路法》和《汽車運輸法》大幅削減了州際商務委員會對鐵路和卡車運輸行業的定價及路線控制權。1994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州際商務委員會對州際卡車運輸的大部分監管權,最終於1995年底正式撤銷該機構。其剩餘職能,如鐵路合併審批和部分費率爭議仲裁,移交至新成立的地面運輸委員會,標誌著這一百年監管機構的終結。
Remove ads
參考書目
- Barnes, Catherine A. Journey from Jim Crow: The Desegregation of Southern Transi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978-0-231-05380-8.
- Catsam, Derek Charles. Freedom's Main Line: The Journey of Reconciliation and the Freedom Rides. Lexington, 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9. ISBN 978-0-8131-2511-4.
- Kolko, Gabriel. Railroads and Regulation: 1877-191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ISBN 978-0-8371-8885-0.
- Stone, Richard D. The 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 and the railroad industry: a history of regulatory policy. New York: Praeger. 1991. ISBN 978-0-275-93941-0.
- White, Richard. Railroaded: The Transcontinental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America. W. W. Norton & Company. 2011. ISBN 978-0-393-06126-0.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