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工業黑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工业黑化
Remove ads

工業黑化(英語:industrial melanism)是在部分節肢動物中表現出的一種演化效應,這些動物在受到工業污染(包括二氧化硫氣體和深色煙煤沉積物)的環境中演化出了深色色素(即黑化現象)。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會殺死覆蓋在樹幹上的地衣,使樹皮裸露並被菸灰燻黑變暗。顏色較深的個體因體色與周圍被污染的樹幹等環境顏色更匹配,使它們得以偽裝,從而更適應這些區域並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英國遺傳學家伯納德·凱特威爾英語Bernard Kettlewell對此現象有過深入研究,後來該現象也常被援引作為支持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例證。[2]雖然一些動物學家、神創論者等都質疑過凱特威爾的研究,但後來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支持了凱特威爾的發現。[3]

Thumb
Thumb
左圖為正常顏色的雙齒貢尺蛾Odontopera bidentata),右圖則為黑化後為雙齒貢尺蛾,常見於工業革命後受污染的地區。[1]

工業黑化現象在鱗翅目(包括各種蝴蝶和飛蛾)中廣泛存在,涉及70多個物種,例如雙齒貢尺蛾Odontopera bidentata[1]松針毒蛾(Lymantria monacha)等[4],其中以對樺尺蛾的研究最為深入。研究人員還發現飛蛾中的工業黑化現象伴隨著污染的降低而減少,從而進一步證實了該現象是偽裝所帶來的自然選擇的結果。[1]二星瓢蟲Adalia bipunctata)中亦有黑化現象,不過該物種擁有的是顯眼的警戒色而非偽裝用的保護色。在龜頭海蛇Emydocephalus annulatus)中同樣也能看到類似現象,黑化或有助於這種海蛇通過蛻皮以排出微量元素。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