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左翼社會革命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左翼社會革命黨(俄語:Партия левых социалист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еров)是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社會革命黨內的左派成立的革命社會主義政黨。
![]() |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6月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6月3日) |
1917年,社會革命黨在面對是否支持二月革命後建立的俄國臨時政府的問題上發生分裂,小部分反對臨時政府的社會革命黨支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主義革命,後形成左派社會革命黨。
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1月底召開的第三次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與布爾什維克開始聯合執政,擔任了糧食、司法、郵電人民委員。其主要領導人為瑪麗亞·斯皮里多諾娃。左派社會革命黨在俄國革命早期有重要影響力,契卡中有許多成員都為左翼社會革命黨成員。1918年3月15日,左派社會革命黨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宣布退出聯合政府。
1918年7月召開的全俄第五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共有代表1132名,其中布爾什維克754名,左翼社會革命黨352名。會上左派社會革命黨公開鼓吹造反,斯皮里多諾娃公開鼓吹恐怖行動,說她本人帶來了手槍和炸彈對付布爾什維克。次日(7月6日)左派社會革命黨成員、契卡成員雅科夫·布朗金用炸彈炸死了德國駐蘇俄大使威爾海姆·馮·米爾巴赫[1],企圖挑起對德戰爭,繼而在莫斯科三聖巷爆發了左翼社會革命黨起義,隨後左派社會革命黨被鎮壓,沒有參加暴動的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多數在1918年11月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Remove ads
歷史




1918年8月18日,以格里戈里·扎克斯為首的反對刺殺米爾巴赫以及起義的民粹派共產主義者退出了左翼社會革命黨,8月21日發表了綱領性宣言,並在9月召開代表會議,正式成為獨立的民粹派共產黨。該黨約有3000名黨員,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獲得了7個席位。民粹派共產黨人支持布爾什維克與蘇維埃政府的政策和措施。11月6日召開的民粹派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解散該黨,黨員加入布爾什維克。11月12日,該黨機關報《勞動公社旗幟》刊載了這一決定。
1918年9月25日至28日,在左翼社會革命黨薩拉托夫黨組織的呼籲下,反對起義並主張與布爾什維克合作的團體組建了革命共產主義黨,但在11月,黨的部分領導人離開並加入了布爾什維克。至1920年9月22日,革命共產主義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決定解散該黨並加入布爾什維克。
思想
1918年9月至10月的第四次黨代表大會後,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政治和經濟綱領轉向接近無政府主義和革命工團主義的立場。他們認為,工業企業應由勞動集體自治,聯合成一個共同的生產聯合會。消費必須通過合作社聯盟——地方自治的消費者協會,聯合在一個共同的聯盟中來組織。經濟生活應該由這兩個協會的共同組織,為此有必要設立從生產和消費者組織中選舉產生的特別經濟委員會。政治和軍事權力應該集中在由勞動人民按領土選舉產生的政治委員會手中[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