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缽羅婆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缽羅婆文(Pahlavi,Parthava),又稱巴列維文,是多種中古伊朗語言所使用的一種特殊的、專門的文字。缽羅婆文本質上的特徵為:[2]
目前已發現了書寫安息語、中古波斯語、粟特語、斯基泰語以及于闐語的缽羅婆文作品。[3]無論用於書寫哪種古代伊朗語言,只有當文本符合上述特徵時,才能稱為缽羅婆文字。
Remove ads
詞源
Pahlavi是現代波斯語پهلوی的轉寫,古典新波斯語為pahlawī,中古波斯語為pahlawīg,據稱[4]最終源自古波斯語的Parθava,意為帕提亞地區。Pahlavi一詞中,-i後綴表示該地區的語言或人民,因此這個詞的意思是帕提亞地區的安息語。
在前伊斯蘭時代,人們尚能區分pahlawīg是指帕提亞地區的安息語,與pārsīg即法爾斯地區的中古波斯語不同。到了伊斯蘭征服以後,隨著語言的演化以及文字上改用阿拉伯文字,人們用pārsī指代自中古波斯語發展而來的、使用阿拉伯文的新波斯語,而用pahlawī泛指前伊斯蘭時代的一切不使用阿拉伯文的古代伊朗語言,其中就包括中古波斯語。[5]根據這個用法,缽羅婆文被學術界命名為Pahlavi Script。
Pahlavi一詞還出現在近代的巴列維王朝中,按照現代讀音譯作巴列維,但缽羅婆文並非巴列維王朝使用的文字,他們使用的是阿拉伯文。學術界為了區分,取大藏經中的音譯缽羅婆(或作波羅婆)作為Pahlavi文的譯名,為中古音音譯,譯自梵文Pahlawa。有時也可見缽羅婆文的誤譯形式「婆羅缽文」。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