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宰語文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宰語文法巴宰語的一套基本語言規則。基本的文法分類層級將字詞結構分為詞、詞組、子句、句子到篇章,可對比其他台灣南島語言之詞類分類法加以條析判別[1]。從語句上看,巴宰語較傾向歸屬於黏著語,根據不同的詞綴而產生不同的語態,類如日語韓語土耳其語等語言之文法型態[2]

巴宰語在台灣南島語言中屬於句法比較靈活的語言,基本語序為「動-賓-主」,類似泰雅語賽德克語,但也可以將主語主題化,以「主-動-賓」語序呈現,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閩南語的影響,而形成語言結構上的擴增現象。名詞性類別中,只有代詞具有格變化,而一般名詞在句中則會帶有不同的格位標記,以表示字詞在句子裡邊的相對關係。動詞性類別附有焦點變化,其目的在表明句中語詞之相對關係、彰顯出語義角色,或則強調謂語性質,而對焦所要表達之重點。此外,動詞還會配合時貌語氣進行變化[3]

詞彙與構詞

構詞法是指語言內部經由一定的語法規則構造新詞的方法,經由構造新詞可以豐富和擴大語言的詞彙,巴宰語的構詞方法大抵有三種:加綴重疊複合[1]。而除了基本構詞外,還有擬聲詞借詞等方式可擴增詞彙。

構詞方法

加綴

即由詞幹詞綴而構成詞語的方法,可能改變詞類,如將一個詞「動詞化」或「名詞化」;亦可能維持原詞類而產生新詞,即一般的「動詞詞綴」或「名詞詞綴」[4]。詞綴可為前綴中綴後綴環綴[3]

更多資訊 前綴, 語意 ...
更多資訊 中綴, 語意 ...
更多資訊 後綴, 語意 ...
更多資訊 環綴, 語意 ...

重疊

重疊法即指在巴宰語之語詞重疊的形成過程,CV-/CVV-重疊、CVCV-(雙音節)重疊、Ca-重疊及詞彙化重疊等幾種[1],不同的重疊法亦具有不同功能,如:表示持續、強化程度等[5][6]

  • CV-/CVV-重疊
    重疊的範圍為首音節。動作動詞重疊表示動作持續或進行,例如:mu-bizu「寫」> bi-bizu「正在寫」、maxa-kela「想」> maxa-ke-kela「想念」;數詞重疊則表示序數,例如:dusa「二」> du-dusa「第二」。
  • CVCV-(雙音節)重疊
    重疊的範圍為整個詞根之首二音節,但不包含詞尾。名詞重疊表示複數或可名詞化形成新詞彙,狀態動詞重疊後可與<in>中綴結合,表示強化程度,動作動詞表示作持續。
更多資訊 詞類, 語意 ...
  • Ca-重疊
    重疊的範圍為首音節,同時將原本的元音取代為/a/。可以將動作動詞名詞化,表示工具、方法,例如:mu-kazip「夾」> ka-kazip「筷子」、mu-bizu「寫」> ba-bizu「書」;亦可與後綴-an、-en結合,類似於工具,帶有「用來…」之意,例如:mu-derek「吞」> da-derek-an「喉嚨」、mi-kita「看」> ka-kita-en「給看的」。
  • 詞彙化重疊
    是指由兩個相同之音段組合而成的單詞,但此音段在該語言中已不具意義,也不可單獨存在,另外,巴宰語中詞根為單音節的詞彙化重疊會加插元音。例如:zuk-u-zuk「角落」、pari-pari「車子」等,但*zuk、*pari等在巴宰語中並不能單獨成詞,本身也不具意義。
Remove ads

複合

複合詞構詞方式為兩個詞語以上所構成之單一詞意。與詞組不同的是,複合詞的語意並非一定來自其組成的詞之語意,如華語「火車」並不等語「火」、「車」二詞之語意相加。傳統上巴宰語的複合詞用法比較少見,近代則複合詞的用法出現較頻繁。巴宰語的複合詞可分為「前位修飾」及「後位修飾」兩種,常帶有連繫詞 a 或格位標記 u,但也有直接複合、中間不帶任何標記的例子,如下所示[3]

  • 前位修飾構詞法
  1. 帶連繫詞 a
    maritiw「瞇」 + a + daurik「眼睛」 = maritiw a daurik「瞇眼、視力不良」
    makulakul 「動詞前綴-鍋巴」 + a + punu「頭」 = makulakul a punu「新生兒頭上的髒物」
    talima 「自己」 + a + saw「人」 = talima a saw「親戚」
    riak 「好」 + a + hinis「心(抽象)、氣息」 = riak a hinis「好心、關係良好」
  2. 前後詞相接
    walis 「獸牙」 + lepeng「牙齒」= walis lepeng「犬齒」
    tulikan「(女人)刺青」 + lawa「布?」= tulikan lawa「花布」
    wazan「中間」 + xumak「家」= wazan xumak「客廳」
  • 後位修飾構詞法
  1. 帶連繫詞 u
    rahut 「西」 + u + daran「路」= rahut u daran「岸西社」
    rimuk「手鐲」 + u + salaman「碗」= rimuk u salaman「有孔的小珠」
  2. 帶格位標記 a (較少見)
    adus「鼠」 + a + mahabahar「飛」= adus a mahabahar「飛鼠」
    ina「媽媽」 + a + xiasuan「媳婦+處所」= ina a xiasuan「婆婆」
  3. 前後詞相接
    pungu「首領、樹幹」 + daxe「土地」= pungu daxe「地主」
    xubu「鳥巢」 + tadaw「刀」= xubu tadaw「刀鞘」
    tulala「花」 + dalum「水」= tulala dalum「木槿花
    tulala「花」 + sasaunan「晨」= tulala sasaunan「牽牛花
Remove ads

擬聲詞

擬聲詞是指用聲音來摹仿事物、動作或自然界聲音的詞彙。

例:hahak(眼鏡蛇),pu-hahak(發出眼鏡蛇的聲音),mu-ngawngaw(鳥蟲叫聲),darudaru(瀑布),dungudung(鼓,d<ar>ungudung),bu'ut(屁),duen(鑼),kakak(烏鴉)、pu-hahur(打鼾)等。

借詞

借詞,亦稱外來語,指為了填補原有的詞彙空缺,而直接使用其它語言的詞彙[3]

例:借自閩南語的maasi(麻糬)、na(若)、asi(不確定,閩南語:抑是)、iu(藥)、akong(阿公)、gesia(乞食)、及客語的sangkungtay(大蜥蜴,客語:山狗大)等。巴宰語亦有借自泰雅語賽德克語日語華語英語的詞彙。

基本句型及詞序

基本句型的詞序

語序常用的有動賓主語序(VOS)及主動賓語序(SVO)兩種,一般較不使用動主賓語序(VSO)語序。如使用SVO則在主語後大抵隨著加上主題標記<ka>。在VOS及SVO這兩種常用的語序之下,斜格或主格等標記就顯得不那麼重要。VOS或SVO之語序可依據表示遠近及重點之不同而做一些變化。且在這兩種語序的應用下,如格位標記不清楚,也可以很容易判斷語句之表意。而在VOS使用時,主格可以附著式附加在賓語後,亦可以中性格獨立於句末[1]

  • 直述句
最常見的句型,用來陳述事件。當一句中有兩個謂語時,時貌詞基本上只加在第一謂語上,而主事焦點(AF)在第一及第二謂語上均可使用。而受事焦點(PF)一般在第一謂語上,甚至主語亦可使用。
  • 祈使句
帶有命令式動詞(動詞原型或加後綴 -i)的句型,用來表示祈求或命令。
  • 疑問句
帶有疑問詞(如 asay「什麼」、ima「誰」)或帶有 pai- 的句型,用來表示疑問。
  • 存在句
以存在動詞 nahada「有」、kuah「無」,用來引介新話題。
  • 主題句
將主詞提前並標以主題標記 ka 的句型,用來繼續談論舊話題(主詞)。

格位標記與代名詞系統

格位標記系統

早期巴宰語多使用以謂語起頭的典型南島語語序,但因長期受到閩南語影響,而在句型結構上亦可接受主-動-賓架構。巴宰語有四種格位標記:ki「主格」、ni/nu 「屬格作格」、di, -an 「方位格」、u「斜格」,主要用來表示字詞在句中的文法相對關係,「中性格」則沒有格位區分。[3][7][8]

更多資訊 格位, 主格 ...
  • 主格標記(ki):人稱代詞亦可用中性格:ki/iki:而iki(that)用為強調性的主格標記。主格標記常可省略:
   Aidini ki nisiw a babizu.
   在此   主 你的 連 書
   你的書在這裡。
   Saa-xe'et nuang ki saris.
   工具-綁   牛    主 繩索.
   用繩索來綁牛。
   Pu-batu'-an lia ki babaw daran.
   鋪-石頭-處所 了 主 上    道路
   道路上面鋪了石頭。
  • 斜格標記(u, a, kani):斜格常可省略:
   Adang a dali lia ka maakuas kani atun.
   一   連 日子 了  題 說      斜   <人名>   
   有一天他們對Atun說。
  • 屬格標記(ni, nu/no):
   Uka nu saw a sen lia.    [領屬]
   其他 屬 人 連 據說 了
   像人們說的。
   Yaku ka mausay mukabalet babizu ni Atun.
   我   題 要去   借        書     屬 <人名>
   我要去借Atun的書。
   Pa-daux-en inusat ni Kalagu ki Atun.    [作動]
   使役-喝-受事  酒  屬 <人名> 主 <人名>
   Kalagu 讓 Atun 喝酒。
   Saa-baket wazu ni rakihan ki patakan.
   工具-打   狗   屬   小孩   主  竹子
   小孩用竹子打狗。
  • 方位格標記(di, <…-an>),方位格一般不省略,獨立或附著使用:
   Babazu siatu di xumak ki ina.
   進行-洗 衣服  在 家    主 母親
   母親在家洗衣服。
Remove ads

主題標記

主題標記 ka 可用來標記一個句子主題。類如日語(wa)之用法。主題可以是名詞、名詞組或子句等架構。主題標記 iki 則有類似指示代詞,帶有「那個」之意[1][3]

   Ina ka kalu saapa m-apa rabex mamaleng.
   媽媽 題 用  背巾  主事-背 嬰兒 男生
   媽媽用背巾背著男嬰。
   Takabaibair ka sapiken iu di naki a ilas.
   醫生        題 敷      藥 在 我的 連 膝蓋
   醫生在我的膝蓋敷藥。

主題標記 ka 置於主題之後、獨立使用,一般不省略、不過視語句需要有時可以省略。有時亦可單用 ka 來引出謂語替代主題,如同英語關係代詞的用法。如以下例句中,主題標記 ka 為"省略前面的主題子句(你要記得)"

   Usa-i! Ka alu mu-ken ahuan o.
   去-命令 題 來 主事-吃 晚(飯) 嘆 
   去吧!(記得)回來吃晚飯喔。

於主題標記 ka 之後如再次強調句後,可於該詞語之後再置放主格標記 ki。[9]

   Rulung ka risilaw ki.
   雲     題 白      主
   雲是白色的
   Mini a rahan ka ededer ki.
   這   連 話   題 真     主
   這句話是真的。
   Naki a wazu ka xipu ki.
   我的 連 狗  題 母   主
   我的狗是母的。

代名詞系統

巴宰語代詞本身會依格位之不同而進行變格運作,故而使用代詞時需要考慮到所指人的人稱、單複數等條件[1]

更多資訊 數, 人稱 ...

作格人稱標記

作格人稱標記詞組其作用為一則作不及物謂語的主語;二則表述非事實、或假設性/期望性的虛擬狀態(subjunctive);作格可表述涵括未來式的情境、作格人稱標記可作為前綴構成未來式代詞。[1]

巴宰語作格人稱標記(lai)表「由…;(未來)…」;後接人稱代詞或人名形成詞組,如:lai-yamisiw「由他們」、lai-yami「由我們」、lai-mu「由你們」、lai-misiw「由他」、lai Awi「由 Awi」。[3][9]

   Baabaxa'ay yaku lai Atun.        [未來]
   重疊-給-未來 我 作格 <人名>
   Atun將把他給我。
   Mi-kita isiw malaleng dini yami ka haziah siw lai-yami.        [假設性]
   主事-看 你   住       這裡 我們 題 壞     你  我們.作格
   我們看你住在此地,我們認為對你不好。
   Awi, ta-kan-i dalian lai-ta!        [期望性]
   <人名> 規勸-看-祈使 白天 咱們.作格
   Awi,咱們吃午餐了!

呼格人稱標記

呼格vocative case)人稱標記歸屬於人稱稱呼的應用一類,可作為名詞的表示法。一般用來對人的稱呼,或者有時作為名詞的限定詞使用。在現代的標點符號中,呼格(或直接稱呼的人稱名詞)用逗號與句中其餘部分隔開。巴宰語呼格人稱標記通常用於少數的親屬稱謂上;會在稱謂的詞尾加上後綴,表述親切的呼叫。而後綴的用法如同祈使助詞的後綴架構(-i),呼格人稱標記詞組的公式:<"人稱稱謂"-i>(…啊)。而<-i>亦用為祈使詞

  • 例如:Tau-punu-i!(主啊!)、apu-i(阿婆/啊/)、ina-i(媽媽/啊/)、aba-i(阿爸/啊/)、atan-i(大嫂/啊/)、iah-i(大姐/啊/)等。[3]

焦點與時貌語氣系統

焦點系統

屈折變化上,巴宰語動詞是以主事(AF)及非主事(NAF)進行焦點變換之運作。而非主事焦點有受事焦點、處所焦點、及參考焦點(包括「工具、受惠」)[10]。總結有:一般而言,主事及受事焦點最常用,其次為處所焦點及參考焦點各焦點詞綴形態如下所列[1]

更多資訊 焦點形式, 焦點類別 ...
  • 主事焦點(agent focus/AF)
主事焦點句中,動詞一般帶有前綴 m-V ,也可能會純詞根(bare root)形式出現,主事者帶主格標記 ki,或可以主題句形式,前置於主題標記 ka。
  • 受事焦點(patient focus/PF)
受事焦點句中,動詞帶有後綴 -en ,受事者帶主格標記 ki,而後置主事者則帶屬格 ni/nu。
  • 處所焦點(locative focus/LF)
處所焦點句中,動詞帶有後綴 -an ,處所帶主格標記 ki。
  • 參考焦點(referential focus/RF)
參考焦點句中,動詞帶有前綴 saa-/sa-/si- ,參考者/工具處所帶主格標記 ki。

在完成式、未來式、過去式(配合時間副詞)、進行式,及祈使式(狹義及廣義)等之焦點的使用上、可以加上詞綴性的動貌詞。一般式:/m-/、完成式(have(has)+pp.):/-in-,-lia/、未來式(will):/-ay/-aw,(配合未來式人稱代詞/pai-/及時間副詞)/、過去式(past/過去完成式):/-lia,(配合時間副詞)/、進行式(-ing):/-a-,Red(重疊詞)/、祈使式(imperative):/(命令)-i,(參與)ta-…-aw(Let's……,"ta"為第1人稱包含式)/、被動式(V-ed):/V-en/V-un/等來表示。否定式則前位加上否定詞,或視語意加以調整表達。[1]

時貌語氣系統

巴宰語的時貌語氣系統(TAM)可二分為「實現語氣」、及「非實現語氣」。[11]總的而言、時貌態系統結合「時式系統」、「動貌系統」、以及「語態系統」等來討論。[1]不同於噶瑪蘭語,對於現在、過去,及未來式句型中之謂語均需再加主事焦點(TAM)標記/(-)m-/或受事焦點標記/-en/等來表示。AF標記有幾種:m-,ma-,me-,mi-,mu-,na(無AF前綴詞)。/-lia/(lai)大抵作為時間性的語尾助詞使用,基本上指過去或現在。/sa-/主要用在/saa-/的同音簡縮上,而/si-/的用例極少。通過語料的分析、受事焦點通常用來表示過去的事件(表示事情已被做)。[1][12]

更多資訊 時貌語氣 語法機制, 實現式 ...

備 註 未來式主受事(will)使用/-ay(AF),-aw(PF)/或(配合指未來之時間副詞或語態)
未來式完成或進行使用/-in-,-a-/或(配合指未來之時間副詞或語態)
過去式(past/過去完成式)使用/-lia/或(配合指過去之時間副詞或語態)
處所焦點的時式可以(配合指過去或未來之時間副詞或語態)。

時貌態系統詞綴形態及語義說明

  • 主事焦點(agent focus/AF)詞綴:-lia(lai/過去式),m-,ma-,me-,mi-,mu-,Ø(無AF前綴詞)(一般式), -in-,-lia(完成式),-ay,<配合未來式人稱代詞及時間副詞>(未來式)。
    「已然狀」分「習慣性」、「完成貌」,以及「進行貌」等法表達。
    「非已然狀」則只有「未來式」,表未來時間(irrealis)之情態語意。
  • 受事焦點(patient focus/PF)詞綴,屬非主事焦點(non-agent focus, NAF)詞綴,含表達現在、過去,或習慣之已然狀(realis)動貌詞綴:-en(過去式,配合-lia)、-en(一般式)、-en(完成式,配合-lia)。「非已然狀」或未來式、用Red(疊詞)、-aw(非已然受事)或用中綴<-a->在PF的<-en>謂語上來表示之,Tabaked-aw nita ki wazu!(咱們打鉤吧!/狗被咱們打!)、Rakihan rebex a-'iba'-en ni ina.(嬰孩將被媽媽抱著)、Xa-xaringa'-en nak.(我將會繼續玩)。「已然狀」分「習慣性」、「完成貌」,以及「進行貌」等法表達。主事者、受事者等均有時貌態標記。即受事焦點主要在表達現在過去或未來時式、或事件之被動式。有時主語及謂語均可加受事標記,Ukukusa-en rupud-en lia.(工作已被完成了/主語"工作"<ukukusa>加上<-en>[12]
  • 處所焦點(locative focus/LF)詞綴,屬非主事焦點(non-agent focus, NAF)詞綴。含表達現在、過去,或習慣之已然狀(realis)動貌詞綴:-an(過去式,配合-lia),-an(-,一般式),-an(完成式,配合-lia), 「已然狀」分「習慣性」、「完成貌」,以及「進行貌」等法表達。處所焦點主要在表達過去時態或事件。<-an>及完成式中綴<-in->經常結合在一起用,可以支持「非已然狀」。'In-angid-an ka mairad-ay inang say?(哭能使他活過來嗎?)。[12]
  • 指事焦點(referential focus/RF)詞綴,屬非主事焦點(NAF)詞綴:<saa/sa-…(-an/-en),si…(-an)>。含工具焦點及受惠焦點。指事焦點謂語比較少單獨使用,而是在一句中之主動詞後之另一動詞才用較多。Ina mu-sais syatu aunu Awisaa-pasyatu.(母親縫衣服給Awi穿/主動詞為(mu-sais))。也有傾向用<kalu>及<aunu>來表示指事焦點,Aba mu-tahan paray aunu (r)akihan.(阿爸賺錢給小孩子用/(aunu)表"為了/給(for…)")。[12]

存在句、擁有句及方位句

存在動詞nahada/hada表示存在、所有之意,與之相對的否定詞為kuah/kuang,後接存在物或所有物。所有句和存在句的不同在於,所有句涉及所有者與所有物的關係,在巴宰語中,所有者常以主格或主題標記ka來標示,有時亦可省略,以強調所有之客體;而存在句僅涉及存在之客體,即存在物。而若將存在物改為主語或主題,而將處所與方位動詞kai(di)結合,則形成方位句,與之相對的否定詞為kuah (di)[3][13]

更多資訊 肯定謂語, 否定謂語 ...
  • 所有句:帶有所有者及所有物
   Nahada paray aku.「我有錢。」
   Nahada dusa a mamah iu adader mamais suazi aku.「我有兩位哥哥及只有一位妹妹。」
  • 存在句:僅帶有存在之客體
   Nahada balan di ruburubu laladan.「有貓在桌下。」
   Nahada tamaku di babaw laladan.「有菸在桌上。」
  • 方位句:存在之客體置於主語/主題,處所與方位動詞結合
   Imini babizu ka kaidi dadian.「這本書在旁邊。」
   Kuah di xumak ki ina.「媽媽不在家。」

祈使句

祈使詞(命令法)可用獨立詞語來表示,表情求、勸說等意。巴宰語祈使詞的詞綴用法不多,其它視語句中語詞所表達的語氣而顯示出祈使語氣。[3][9]

更多資訊 語法機制\句型, 祈使句 ...
   Tumala'-i ki bauki maaturay?「聽bauki唱歌?」
   Takan-i nita sumay imini!「吃咱們的飯吧!」
   Burax-i!「用斧頭砍」
   Paka-ma-dingil-i!「使它歪斜!」
   Inah-i!「請重複!」
   
  • /…na/(nan/吧!/<祈使強調表達語氣>/(na)亦為"假設詞")、獨立或附著於句尾部分。
   Imini a babizu kabalet yaku na!「這本書借給我吧!」
   Mu-ximux lepeng na!「(我)漱口一下吧!」
   Apu, manaip daulik manaman na.「阿媽,閉上眼睛祈禱吧!」
  • /…sina/(試試看!/<祈使表達語氣>/如(sina)分開(si na/請(作…)!)則為"祈使強調表達語氣")、獨立於句尾部分。
   Me-depex-i sina!「讀一讀,試試看!」
   Pakatahayak si na!「請謝謝他!」
   Paki imu a saisiman-en yamian.「謝謝妳們疼愛我們」

否定句

否定詞為否定式negation英語Affirmative and negative)之詞構。否定詞不變時態,且常置放在句頭、或在句中使用。巴宰語有如下幾種否定詞構。[1][3]其它亦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否定詞如:maxa'ini(沒有)、haziah(惡/壞掉/禁絕/saziah),Ini riak a karum xumak a saw ka, haziah puhuni, haiki niam a araway.(家人有不幸,就不好吹奏,就像我們的歌謠一樣)。[1][9]

更多資訊 否定詞, 語意 ...

〖巴宰語否定式形態及語義說明〗

  • ini:在否定句獨立使用。不變時態、在句頭/句中使用,單純否定。Awi ka ini makiakanen.(Awi不餓)。Ini makazang.(不貴)、Ini kamalang((刀)不利)。Ini maanu waadeng.(不遠/(maanu)指"遠",(waadeng)表"還好")。
  • uzay:在否定句頭句中使用後接謂語,不變時態。Makuay ka agong, uzay yaku (ka agong).(是Makuay傻,不是我傻)。Yaku ka uzay Pazeh.(我不是巴宰族)。
  • kuah(kuang):在否定句頭句中使用,或獨立(句)使用。Adang a dali, kuah di xumak ki ina.(有一天趁母親不在家)。Kuah, kuah!(沒有,沒有!)。Kuah aku.(我沒有)。
  • mayaw:在否定句中合用,不變時態。在句頭句中使用,單純否定。Mayaw matu-xumak lia ki yaku!(我還沒蓋好房子呢!)。Mayaw mazih(尚未成熟的)。Mayaw a adeng.(還早/還沒預備好/(adeng)表"預備好")。Awi ka mayaw makiakanen lia.(Awi還沒餓啊。)。
  • nah(nang):在否定句中合用。不變時態、常在句頭使用,可用在句尾。Nah mikitia ni saw a rakihan.(不要看人家的孩子)。Sabung ka mikadeng ka nah mupuzah.(Sabung生病,他就不要來)。Xatis-i nanh!(別再打噴嚏)。
  • ana(ausin):在否定句中合用。不變時態、常在句頭使用。Ana me-ken tuxubut lia, mabaza-isiw?(別吃甜食了,你知道嗎?/(mabaza)為"知道")。Ana m-i-tuku!(別坐!)。Ana masikat!(不要不好意思!)。Ana monono/monosu.(別這樣區分)[14]

疑問句

非代詞性之疑問詞,是以詢問:「人、事、時、地、物」是何情狀。有獨立表語及非獨立表語之別。而(mu'asay)會因在句子裡的相對語義不同而有大約三種解釋及用法,如"如何"(how)、"為什麼"(why),及"什麼"(what)等之意思。[1][9][15]

更多資訊 標的, 疑問詞 ...

〖巴宰語疑問詞形態及語義說明〗

  • mia'asay?/mia'ima?(which one):置句頭;非獨立表語。
  • mu'asay(asay/sai'en/how):置句頭;獨立表語。不變時態。
    Mu'asay mukusa di binayu paisiw?(你如何去山上?)。
  • mu'asay(asay/why):置句頭;獨立表語。不變時態。
  • mu'asay(asay/what):置句頭;非獨立表語。
  • ay(when//pas/future):置句頭;獨立表語,表(過去/未來式)。
  • kasayan(ukasayan)(when/future):置句頭;獨立表語,表(未來式)。
    Kasayan nahani Puri paisiw?(你何時要去埔里?)。
  • nukuasayan(when/past):置句頭;獨立表語,(表過去式)。
    Nukuasayan pinarisan paisiw?(你何時出生的?)。
  • asay(chaay(K)/where):置句頭/句中;非獨立表語。
    Mausay di asay paisiw?(你要去哪裡?)。Pauzah asay paisiw?(你從何處來?)。
    Kakanen a xumak kaidi chaay?(餐廳在哪裡?)。
  • xaima(haima/how many):置句頭/句中;非獨立表語。
    Yaw xaima ki tamaku?(還有幾隻菸?)。Xaima tubabawa binayu?(山多高?)。
  • xanisay(hanisay/how many):置句頭/句中;非獨立表語(人或物)。
    Isiw ka xanisay a kawas?(你幾歲?)。
  • pasayen(haw lia/not to matter,be indifferent/無所謂/不重要/沒關係/都可以):置句頭較多,(非)獨立表語、視為準疑問詞。
    Pasayen, anu yaku dusa a xasep pila liaka iak lia.(沒關係,給我兩個5元就好了)。

腳註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