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西狂歡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西狂歡節(葡萄牙語:Carnaval do Brasil)是一年一度的巴西節日,它在每年大齋首日前一個星期五下午至大齋首日的中午之間舉行,標誌著復活節前40天的大齋期的開始。巴西狂歡節受到在巴西的非洲文化的影響。聖徒不能在這天吃肉。在巴西狂歡節期間,人群會跟隨著節奏在城市的街道上跳舞、唱歌。 [2]巴西狂歡節始於葡萄牙,葡萄牙統治巴西後引入在葡萄牙本土舉辦的狂歡節[3]。巴西狂歡節是巴西最盛大的一個節日。[4][5]
巴西狂歡節期間,在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和維多利亞,會有由森巴舞學校組織的大規模遊行。公眾可以免費觀看遊行。而在貝洛奧里藏特、累西腓、奧林達、薩爾瓦多和塞古魯港,公眾可以直接與參與遊行的團體互動[6]。
一般而言,在巴西東南地區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等城市舉行巴西狂歡節時,播放的音樂的流派主要是桑巴、samba de bloco、samba de embalo和Marchinha。在東北地區,包括伯南布哥州(主要是奧林達和累西腓市)主要的音樂流派是Frevo和Maracatu;在巴伊亞州(主要是薩爾瓦多市)主要是Samba reggae、帕戈吉和Axé。
Remove ads
在流行文化中
- 馬塞爾·加繆 (Marcel Camus)的《黑色奧菲斯》(Black Orpheus ) (1958 年)將希臘神話中的歐律狄刻 (Eurydice)移植到里約熱內盧狂歡節。
- 保羅·豐特內爾 (Paulo Fontenelle )執導的《戀愛:電影》 (2016) 講述了三對在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期間相遇的情侶的故事。
- 卡卡·迪格斯 ( Cacá Diegues)的《奧菲》 (Orfeu ) (1999) 也將希臘神話中的歐律狄刻 (Eurydice)移植到了里約熱內盧狂歡節。
- Lô Politi 的《喬納斯》(2016 年)講述了一個男孩在聖保羅綁架了他一直深愛著的母親老闆的女兒,並將她作為人質劫持在鯨魚形狀的漂浮物中的故事。[來源請求]
- 若阿金·曼努埃爾·德·馬塞多 ( Joaquim Manuel de Macedo ) 的小說《A Moreninha 》(1844 年)講述了帕奎塔島狂歡節期間的求愛故事。
- 阿路易斯奧·阿澤維多 (Aluísio Azevedo)的《O cortiço》描繪了 19 世紀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
- 曼努埃爾·班達拉 (Manuel Bandeira )的詩集《狂歡節》(Carnaval )(1919 年)匯集了有關該主題的詩歌。
- 豪爾赫·阿馬多的第一部小說《狂歡之國》(1931)講述了一個具有歐洲知識背景的巴西人拒絕狂歡文化的故事。
- 豪爾赫·阿馬多 (Jorge Amado )創作的《多娜·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Dona Flor and Her Two Husbands ) 於 1966 年在薩爾瓦多巴伊亞狂歡節期間開始。
- 瑞士作家皮埃爾·科爾蒙(Pierre Cormon) 的小說《 O Grande Dia 》(2024 年)的情節圍繞想像中的森巴舞學校Unidos de Madureira的遊行展開。[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