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黎條約 (1920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20年巴黎條約(英語:Treaty of Paris)是由羅馬尼亞和當時協約國的主要盟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的一項條約,目的在於認可羅馬尼亞對比薩拉比亞的主權。[1]該條約由於日本未予批准而從未生效。[2][3]

快速預覽 類型, 簽署日 ...

1918年4月9日(舊曆1918年3月27日),當時俄國內戰正在進行中,比薩拉比亞立法機構投票決定與羅馬尼亞合併(86票支持、3票反對、36票棄權),該法案同樣將俄羅斯人視為對羅馬尼亞的侵略者。[4]

凡爾賽條約一致,1920年條約包含在國際聯盟條約中,因此美國也沒有批准該條約。美國拒絕參加簽署,理由是俄羅斯沒有代表出席條約相關會議。[5]

1920年10月28日,巴黎和平條約正式承認比薩拉比亞與羅馬尼亞統一,並得到了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承認,但日本沒有批准條約,蘇聯也從未認可過此次合併。[6]

由於日本沒有批准,導致該條約從未生效,日本不批准的原因是因為一個秘密協定,這個秘密協定後來是1925年日本和蘇聯條約的一部分。[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