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市川雷藏 (第八代)

日本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市川雷藏 (第八代)
Remove ads


第八代市川雷藏(日語:八代目 市川 雷蔵はちだいめ いちかわ らいぞう,1931年8月29日—1969年7月17日)是日本歌舞伎演員及演員。其出生名為龜崎章雄かめざき あきお),後改名為竹內嘉男たけうち よしお),最終戶籍名為太田吉哉おおた よしや)。身高170公分[1]

快速預覽 市川雷藏八代目 市川 雷蔵, 男演員 ...

雷藏在出生六個月後,成為三代目市川九團次的養子。15歲時以「市川莚蔵」之名首次登上歌舞伎舞台。1951年昭和26年),他成為三代目市川壽海的養子,並襲名八代目市川雷藏1954年昭和29年)轉行成為電影演員。1959年昭和34年),他憑藉電影《炎上》中的精湛演技,榮獲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獎及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獎等多項大獎。進入1960年代,他與勝新太郎並稱為大映電影公司的兩大台柱(合稱「カツライス」,即「勝雷」),深受影迷喜愛,並被暱稱為「雷樣」。1968年昭和43年)6月,雷藏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並接受手術,但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隔年7月17日,他因此病逝世。

Remove ads

生平

由於其生涯中藝名與本名多次變更,為求行文統一,本文原則上以「雷藏」稱呼之。

誕生與成為三代目市川九團次的養子(1931年8月-1933年)

市川雷藏於1931年昭和6年)8月29日,在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西木屋町神屋町出生,出生名為龜崎章雄。出生六個月後,他被伯父、歌舞伎演員三代目市川九團次收為養子,本名改為竹內嘉男[2]

根據電影評論家田山力哉的說法,雷藏被送養的經過如下:雷藏的生父在母親懷孕期間,以陸軍幹部候補生的身分移居奈良,母親則留在夫家。然而,母親在夫家飽受欺凌,雖向丈夫求助卻遭漠視,最終不堪忍受,回到娘家生下雷藏[3][4]。此時,其父母關係已經破裂,母親原打算獨自撫養雷藏。不久後,雷藏生父的義兄,即三代目市川九團次,表示願意收養雷藏。母親起初拒絕,但最終還是同意,雷藏便成為九團次的養子[5][4]。雷藏直到16歲才知道自己是養子[6],而與親生母親相認,則是在30歲以後的事了[7]

成為歌舞伎演員(1934年-1949年5月)

成為三代目九團次的養子約兩年後,雷藏於1934年從京都遷居大阪。九團次在雷藏的童年時期並未讓他接受歌舞伎的訓練[8]。1946年,雷藏在就讀大阪府立天王寺中學(現大阪府立天王寺高等學校)三年級時,選擇退學,走上了歌舞伎演員的道路[a][10][11]

1946年11月,15歲的雷藏在大阪歌舞伎座舉辦的東西合同大歌舞伎中,以《中山七里》的「女兒阿花」一角首次登台,並襲名二代目市川莚蔵(其養父三代目市川九團次之前用過的藝名[12][13]。初次登台兩年多後,1949年5月,他與嵐鯉昇(後來的八代目嵐吉三郎,電影演員北上彌太郎)及二代目中村太郎等人共同創立了名為「つくし會」的青年演員學習會,勤奮練習[2]。然而,其養父九團次出身於京都市會議員家庭,因嚮往歌舞伎而拜入二代目市川左團次門下,僅是門徒出身的演員[14]。非梨園名門之後的九團次,在上方歌舞伎中始終只是個配角演員,而雷藏作為他的兒子,也為此身分所苦。

成為三代目市川壽海的養子(1949年6月-1951年6月)

Thumb
與市川壽海的養子關係成立當日的紀念照(昭和26年4月)

1949年,在雷藏創立「つくし會」的同時,導演武智鐵二開始起用有潛力的年輕歌舞伎演員,上演日後被稱為「武智歌舞伎」的正統歌舞伎劇目[b][15]。「つくし會」參與武智歌舞伎的演出[15],讓武智發現了雷藏。武智高度評價雷藏的演員資質,但擔心若他一直作為九團次的兒子,在重視家世的梨園中將永無出頭之日[16]。於是,武智打算讓他繼承已中斷了四分之一世紀的上方歌舞伎大名跡「中村雀右衛門」,但因雷藏並非梨園名門之後,遭到了三代目中村雀右衛門遺孀的拒絕[17][16]

之後,武智得知沒有子嗣的三代目市川壽海有意收雷藏為養子[18]1950年12月,三代目市川壽海以評審身份觀賞「つくし會」的演出,對在《修禪寺物語》中飾演源賴家的雷藏給予了高度評價[15]。壽海本人出身於裁縫世家,與歌舞伎界毫無淵源,但他憑藉努力,在戰中至戰後的關西歌舞伎界迅速崛起,當時已是擔任關西歌舞伎演員協會會長的重量級人物[19]。他不僅獲准使用七代目九代目團十郎曾用作俳名的「壽海」作為自己的名跡[20],還被允許使用市川宗家專用的屋號成田屋」及定紋壽海老[c][21]。武智於是積極奔走,成功促成了這段養子關係[22]。壽海原希望雷藏能繼承與自己同樣源於市川宗家的名跡「市川新藏」,但當時在東京代表市川宗家、地位如同總管的二代目市川猿之助(初代猿翁)強烈反對,稱「不能把新藏的名跡給那種不知哪來的野小子」[d]。經過協商,最終決定讓雷藏繼承「市川雷藏」的名跡[23]。養子關係於1951年4月成立,同年6月在大阪歌舞伎座舉行了雷藏的襲名披露公演[24][25]。此外,據電影導演池廣一夫透露,當時曾有傳聞說三代目市川壽海其實是雷藏的親生父親[26]

成為養子後,雷藏將自己的戶籍名改為他後半生所用的太田吉哉[24][25]。這個名字是沉迷於姓名學的雷藏自己決定的[27]。據大映京都攝影所所長鈴木晰也所說,雷藏還熱衷於勸周遭的人改名,大映公司裡因他建議而改名的人多達二、三十位[27]。他日後的妻子永田雅子,原名恭子,也是在雷藏的建議下改名為雅子[28]

Remove ads

轉行成為電影演員(1951年7月-1957年)

Thumb
在電影《忠臣藏》中飾演淺野內匠頭要角的雷藏
----
右為飾演上使多門傳八郎的黑川彌太郎
(大映製作,1958年(昭和33年)4月1日公開的《忠臣藏》劇照)

1951年成為壽海的養子後,由於壽海採取「年輕時不給大角色」的培養方針,雷藏並未獲得什麼好角色,在後台也只能待在大房間裡,待遇並不好[29]。在這種情況下,雷藏於1954年轉投大映,成為電影演員。

關於轉行的動機,雷藏本人曾表示只是抱著投機和試試看的心態進入電影界[30]。但據田山力哉的說法,雷藏早已對自己的待遇感到強烈不滿。1954年,在大阪歌舞伎座的六月大歌舞伎《高野聖》中,他被分配到一個沒有一句台詞的白痴角色,對此他感到極度憤怒[e],決心與梨園一刀兩斷,接受了大映公司一直以來希望將他打造成時代劇明星的邀請,轉行成為電影演員[32]。轉行後,雷藏僅在1964年1月,於前一年剛落成的日生劇場,出演了由武智鐵二執導的《勸進帳》中的富樫左衛門一角。當時雷藏曾說:「歌舞伎要年紀大了才能演好,但電影年紀大了就不行了。我想趁年輕時拍電影賺錢,老了再回來演歌舞伎。」[33]。決定成為電影演員後,雷藏頻繁出入電影院,研究東映的時代劇明星萬屋錦之介的演技[34]

雷藏於1954年8月25日上映的《花之白虎隊》中首次亮相大銀幕。雖然非名門的出身在歌舞伎界成為他發展的阻礙,但在電影界,身為關西歌舞伎界大老市川壽海的兒子,雷藏被視為貴族。大映高層有意將他培養成繼長谷川一夫之後的巨星,在他出道後,接連讓他在第五部作品《潮來出島 美男劍法》(1954年12月22日上映)及第六部作品《次男坊鴉》(1955年1月29日上映)中擔任主角。

出道第二年的1955年,雷藏憑藉在《新平家物語》(1955年9月21日上映)中飾演平清盛一角,開始以明星之姿受到矚目。曾執導雷藏16部電影的田中德三表示,他起初認為雷藏很難在演員之路上大放異彩,但《新平家物語》讓他完全改觀[35]。同樣執導過雷藏16部電影的池廣一夫則評論說,雷藏從一開始模仿長谷川一夫的風格,逐漸展現出自己的演員本色[36]。電影評論家佐藤忠男評價道,以《新平家物語》為分水嶺,雷藏從「一個追隨長谷川一夫、專演溫文儒雅美男武士或流氓的角色」,蛻變為「不僅能演通俗武打片,也能將格調高雅的悲劇演繹得淋漓盡致的傑出演員」[37]。雷藏的下盤較弱,武打場面時常站不穩[38][39]。據前大映企劃部長土田正義所說,讓武打不穩的雷藏飾演「稱霸天下的青年清盛」是一次巨大的冒險[40]。雷藏也意識到自己下盤的弱點,曾為此到同志社大學相撲社練習「四股踏」等各種鍛鍊[36],但始終未見改善,拍攝時工作人員必須特別注意,避免這個弱點在畫面上顯現出來[41][42]。執導雷藏18部電影的三隅研次表示,雷藏起初對自己的身體弱點感到強烈厭惡,但從某個時期開始,他學會接受這些缺陷,並展現出努力克服的姿態[42]。以《新平家物語》為界,雷藏進入了每年出演超過10部電影、無暇休息的忙碌演藝生涯[43]

Remove ads

成為頂尖巨星(1958年-1968年5月)

Thumb
市川雷藏首次主演的現代劇《炎上》

1958年昭和33年),市川崑拔擢雷藏主演《炎上》(同年8月19日上映,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據市川崑所說,他起初想用川口浩,但遭到大映社長永田雅一的反對,於是他憑直覺指名了雷藏[44]。這個角色是一個因口吃而懷有自卑感的陰鬱青年僧侶,公司內部對於讓一直扮演俊美角色的雷藏出演此角,存有疑問甚至反對的聲音[45]。但雷藏抱著「希望此役能成為演員市川雷藏的一大跳板」的決心[46],出色地演繹了這個角色。市川崑評價雷藏的演技「可以打滿分,無可挑剔」[47]。雷藏在《炎上》中的表演,常被認為反映了他自身的成長背景。市川崑評論道,雷藏「試圖透過角色來表現自我」,其表演中蘊含著「超越演技的東西……一種他一直以來背負的、不足為外人道的人生表情」[48]。田中德三也認為,雷藏複雜的出身背景與內心世界,與角色本身重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49]。池廣一夫則評價,這是唯有能將自己「人生中隱藏的部分」、「真實的自我」融入演技的雷藏才能達到的表現[50]。當大映企劃部的辻久一問及雷藏的出身是否影響了他在《炎上》中的表演時,雷藏並未否認[51]。《炎上》的演出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雷藏憑此片榮獲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獎、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獎等,確立了他頂尖巨星的地位[52]

始於1963年昭和38年)的《眠狂四郎》系列,成為雷藏晚年的代表作。據田中德三所說,雷藏起初在飾演主角眠狂四郎時遇到了困難。雷藏自己也承認,第一部《眠狂四郎殺法帖》(1963年11月2日上映)是失敗之作,因為「完全沒有表現出狂四郎這個人物特有的虛無感」[53]。但在第四部《眠狂四郎女妖劍》(1964年10月17日上映)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兼具虛無、瀟灑與頹廢感的角色形象[54]。對於雷藏在《眠狂四郎》系列中的演技,勝新太郎曾回憶道:「只有在演眠狂四郎的時候,他的人中會稍微變長。該說是帶出死相嗎?那是人臨死前的表情。」「武打場面也是,雷藏是用『臉』在殺人,不是用劍,是用臉。」他評價說:「我認為,雷藏不是用武打或台詞,而是用『臉』來演繹眠狂四郎的。」[55]。池廣一夫則評論道:「他不用言語,沒有表情,僅憑走路的姿態,就表現出了背負的過往。」[56]。執導《眠狂四郎多情劍》的井上昭表示,雖然也有其他演員演過眠狂四郎,但在精神層面上,無人能及雷藏[57]。雷藏主演的該系列電影共12部,是他所有主演作品中數量最多的一系列。

Thumb
1960年頃

據池廣一夫所說,隨著演藝生涯的發展,雷藏開始希望能以導演的身分參與電影製作。池廣建議他,與其當導演,不如擔任製作人,全權決定題材、編劇、導演及演員[58]1968年昭和43年)1月,雷藏懷著「想創造前所未見的新戲劇」的決心,創立了劇團「テアトロ鏑矢」,準備開始製作人的工作。但不久後他便病倒(詳見下文),劇團未能實際展開活動[59]。曾為雷藏14部作品撰寫劇本的星川清司透露,雷藏曾對他和三隅研次說:「電影這條路或許走不長了。將來我們三人一起做戲劇吧,嘗試些新的東西。」、「用現代的眼光來重新詮釋河竹默阿彌的作品吧。」[60]

Remove ads

晚年與逝世(1968年6月-1969年7月17日)

Thumb
京都祇園八坂神社境內西樓門後的石燈籠上,刻有雷藏與壽海的名字

1968年昭和43年)6月,雷藏在拍攝《関の彌太っぺ》期間因便血而住院[61]。檢查結果為直腸癌,但並未告知本人[61][62]。8月10日,他接受手術後出院[62],但家人卻被醫生告知「半年內會復發」[61]。雷藏天生腸胃虛弱[63]1961年昭和36年)拍攝《沓掛時次郎》後也曾因便血住院,當時經精密檢查,診斷為「直腸有傷」[63]。此外,1964年昭和39年)1月在日生劇場演出《勸進帳》時,他也曾向武智鐵二坦言自己為「腹瀉所苦」[64]

出院後,雷藏拍攝了《眠狂四郎惡女狩》(1969年1月11日上映)與《賭徒一代 血祭不動》(1969年2月12日上映),但體力已嚴重衰退,武打場面改由替身演員完成[65]1969年昭和44年)2月,他因身體不適再次入院。第二次手術後,雷藏身體極度虛弱,連湯都無法下嚥[66],但他仍對出演《啊,海軍》中的海軍士官一角充滿熱情,並與相關人員進行了討論。然而,他的身體狀況無法趕上開拍,大映決定由二代目中村吉右衛門接替。自從在報紙上得知此事後,雷藏便再也不談工作的事了[67][66]。7月17日,因轉移性肝癌去世[68],得年37歲。葬禮於7月23日在大田區池上本門寺舉行。法名為「大雲院雷蔵法眼日浄居士」。墓地原在該寺,現已遷至山梨縣南巨摩郡身延町久遠寺

據說雷藏在臨終前,意識混亂中仍反覆懇求不要讓任何人看到他的死狀[69],但其妻太田雅子否認了此事,並表示:「雷藏直到最後都未放棄重返影壇的希望,完全沒有留下任何遺言。」[70]。雷藏死後,其臉上被蓋上雙層白布,直到火化前都未曾揭開[71]。據雅子所說,這是遵從他本人「不想讓任何人看到自己消瘦模樣」的遺願,只有養父壽海與社長永田見過他的遺容[66]

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賭徒一代 血祭不動》(1969年2月12日上映),這是一部明顯受到當時流行的東映任俠片路線影響的作品。雷藏曾不情願地說:「是要我模仿鶴田浩二嗎?」但企劃部長土田正義說服他,承諾下一部會讓他演自己想演的作品,才敲定出演。土田在晚年對此事表示後悔,遺憾讓雷藏不情願的作品成為了他的遺作[36]。雷藏去世兩年後的1971年,大映公司倒閉。星川清司回憶道:「雷藏的死,象徵了大映的倒閉。」[72]

Remove ads

身後(1969年7月17日至今)

雷藏去世五年後的1974年,影友會「朗雷會」成立[73],至今(2019年)仍在活動。據前大映京都攝影所製作部長松原正樹所說,雷藏的影迷多為被其演技與人格魅力吸引的知識女性,其特點是「幾乎看不到那種尖叫狂熱的類型」[74]。在京都,於雷藏的忌日7月17日舉辦「市川雷藏電影節」,放映其主演作品,已成為夏季的慣例活動[75]。從2009年12月[76]至2011年5月[77],日本舉辦了名為「逝世40周年特別企劃 大雷藏祭」的影展,放映了雷藏的電影作品。

2000年電影旬報》評選的「電影旬報20世紀電影明星」中,雷藏名列日本男演員第6位;在同刊的「讀者票選20世紀電影明星男演員」中,名列第7位。2014年,在《電影旬報》的「All Time Best 日本電影男演員・女演員」評選中,名列日本男演員第3位[78]

家庭

1962年昭和37年),雷藏與永田雅一的養女雅子結婚[79],育有三名子女[80]。雷藏曾對雅子說:「絕對不要在公開場合露面。」[81],因此在他去世後,雅子一直拒絕所有希望她談論丈夫的請求[82]。但在雷藏逝世40年後的2009年平成21年),她在《文藝春秋》2009年5月特別號上,發表了題為「給丈夫市川雷藏的四十年情書」的回憶錄[83]

獲獎紀錄

根據市川 1995卷末年譜。

  • 1959年昭和34年)1月 - 以《炎上》獲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獎
  • 1959年(昭和34年)2月 - 以《炎上》、《辯天小僧》獲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獎、NHK電影最優秀主演男優賞
  • 1959年(昭和34年)9月 - 因《炎上》的演技,獲義大利電影雜誌《Cinema Nuovo》最優秀男優賞
  • 1964年昭和39年)11月 - 以《》獲京都市民電影節主演男優賞
  • 1967年昭和42年)2月 - 以《華岡青洲之妻》獲NHK電影最優秀男優賞、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獎
  • 1968年昭和43年)11月 - 以《華岡青洲之妻》獲京都市民電影節主演男優賞
  • 1969年昭和44年)11月 - 獲京都市民電影節牧野省三賞

評價

演技

編劇八尋不二評價雷藏的為人「對任何人都不驕不傲,時刻保持禮貌」,並認為這種性格也反映在他的表演風格上。八尋說:「在眾多時代劇演員中,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能將那種端正、真正意義上的武士風範演繹得如此到位的人了。」[84]

池廣一夫評論道,雷藏的出身背景為他作為演員蒙上了一層「無情的陰影」,從而使他能展現出人生的陰暗面與真實面,而且他不是單純地展現,而是細細咀嚼後再表現出來[26]。執導雷藏最多作品的導演森一生則表示,雷藏能忍受自己內心「不為人知的痛苦」,並將其昇華為演技[85]。在森一生接受電影評論家山根貞男的訪談時,兩人一致認為雷藏身上有「一種清爽的悲傷」。山根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經常演悲劇,但那種悲傷並非只是陰暗憂鬱,而是帶有一種灑脫感。兼具悲傷與清爽兩種特質的演員,除了雷藏,再無他人。」[85]

佐藤忠男評價雷藏的演技,無論是時代劇還是現代劇,「無論多麼悲慘或滑稽的角色,他都能以高雅的方式演繹,為作品賦予品味。」[86]。評論家川本三郎則認為,雷藏演技的精髓在於一種「身在此處卻又心在遠方」的特質,一種「身處濁世,目光卻始終望向遠方的透明感」。正因如此,「有些台詞,換作別人說可能會顯得做作,但他來說卻不會。」[87]

鈴木晰也將雷藏與同樣從武智歌舞伎轉投電影界,卻未能大紅大紫,最終又回到歌舞伎舞台的二代目中村扇雀(四代目坂田藤十郎)七代目大谷友右衛門(四代目中村雀右衛門)相比,分析認為,雷藏未經歷過梨園的童星時期,沒有完全被歌舞伎的傳統所束縛,這正是他在電影界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88]

2014年,在《電影旬報》針對電影相關人士及文化界人士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雷藏被選為最受喜愛的日本男演員第三名[89]

容貌

雷藏有一個特點:平時相貌平平,毫不起眼,但一旦為拍攝而化妝,便判若兩人。許多電影界人士都曾提及此特點。

市川崑評價,雷藏的本質是「硬朗而樸實」。相較於一般明星總維持特定形象,雷藏的樸實特質讓他「能透過化妝變幻自如」,這正是其獨特之處[90]。井上昭也說,化妝後的雷藏與平時截然不同,美得令人驚豔[55],甚至說「『咦,這是他嗎?!』化妝後簡直判若兩人。」[91]。田中德三則評價:「這個看似溫和、氣質乾淨的人,一旦投入工作,便會昂首挺胸,蛻變為一個穩重、厚實且華麗的表演者。對熟悉他素顏的我來說,這種轉變簡直令人瞠目結舌。」[91]

據井上昭所說,雷藏出道時曾與勝新太郎、花柳武始一同接受長谷川一夫的化妝指導。相較於另外兩人完全照搬,雷藏卻堅持自己的風格。井上分析,雷藏的獨特性體現在眼線和眉毛的畫法上。此外,雷藏的主要妝容都由自己親手完成,且不喜讓人觀看。井上推測,對雷藏而言,化妝是融入角色的過程,因此不願被他人打擾[92]。許多與他交情深厚的人都表示,雷藏的化妝技巧堪稱天才。平時的他穿著西裝、戴著眼鏡,像個樸素的銀行職員,與鏡頭前的他判若兩人。因此,在街上與私下的雷藏擦肩而過,無論是影迷還是業內人士,幾乎都因其樸實而認不出來[93]

為《好色一代男》撰寫劇本的白坂依志夫評價,平時像個上班族的雷藏,「一登上銀幕,便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在開朗中蘊含著虛無與一絲鄉愁的、英挺俊美的青年巨星。」[94]。井上昭則表示,雷藏主演的電影海報中,常有他背對鏡頭、僅轉頭回望的構圖,這是因為許多導演都認為,雷藏的背影最能展現他那種虛無的魅力[95]

與勝新太郎的比較

Thumb
雷藏飾演的狸吉郎(左)與勝新太郎飾演的栗助(右)
----
中間為若尾文子飾演的絹狸公主
(大映製作,1959年12月27日上映的《初春狸御殿》劇照)

雷藏是配角演員三代目市川九團次的養子,曾名二代目市川莚蔵。勝新太郎則是長唄三味線演奏家杵屋勝東治之子,曾名二代目杵屋勝丸。雷藏與勝新太郎同於1954年與大映簽訂專屬合約,是同期進公司的夥伴。兩人同為1931年出生,且都早早告別歌舞伎界,選擇電影作為新天地,境遇頗為相似。

如前述,大映高層原意將雷藏培養為繼長谷川一夫之後的巨星[96],其星途「順利起步」[97]。相較之下,據田中德三所說,勝新太郎出道初期只是扮演「像長谷川一夫的仿冒品」那樣的白面書生型美男子[98],導演與角色皆非一流,長期沒有賣座作品[99]

直到1960年代,勝新太郎主演的《惡名》系列與《座頭市》系列大受歡迎後,其票房與話題性才開始超越雷藏[100]。鈴木晰也回憶道,勝新太郎「拍了七、八十部片都沒紅,直到《惡名》才總算派上用場」[101]。田中德三也說,在1960年的《不知火檢校》中飾演野心勃勃的惡僧並獲好評之前,勝新太郎的電影票房慘淡,甚至有電影院老闆抱怨為何老是用他[102]。對於1959年時的狀況,勝新太郎自己回顧道:「等級不同。那時大家都知道雷藏很快就要成為大關、橫綱了。我呢,還在能不能當上三役的邊緣掙扎。」[103]

被合稱為「カツライス」(勝雷)的大映「兩大台柱」市川雷藏與勝新太郎[104],因其外貌與表演風格迥異,常被拿來比較,大眾普遍認為兩人是競爭對手。然而,據相關人士透露,私下以「勝っちゃん」(阿勝)、「雷ちゃん」(阿雷)互稱的兩人,關係非但不差,反而相當親近[100]。雷藏與勝的妻子中村玉緒更是自她幼時便已熟識,因玉緒的父親是關西歌舞伎界的二代目中村鴈治郎,與雷藏本有淵源[105]

作家村松友視指出,雷藏「與重要角色無緣,在重視門第與傳統的歌舞伎界度過鬱悶的日子」[106],而勝新太郎則出身於歌舞伎界的幕後人員——長唄三味線演奏家家庭[107]。兩人心中都有「一種待解決的自卑感」,擁有「相似的能量來源」[107]

作為演員的比較
雷藏的性格是在劇本完成前會提出各種意見,因此被戲稱為「愛囉嗦的雷藏」(ゴテ雷)。但他一旦認可,便不再有任何怨言,進入拍攝後也不會再提意見[108][109][110][111]。相對地,勝新太郎則是在劇本階段沉默,到了拍攝現場才提出意見的類型,常有與劇本完全不同的即興表演,讓工作人員相當頭痛[112][113]
據井上昭所說,雷藏能配合導演的風格調整表演。因此,同樣是眠狂四郎,不同導演拍出來的感覺也不同。而勝新太郎,無論導演是誰,「只要是座頭市,就全都是阿勝的座頭市」[114]。鈴木晰也也持相同看法[115]。村松友視分析,勝新太郎是「演什麼都像勝新太郎」的演員,與長谷川一夫、片岡千惠藏等人同屬日本電影明星的主流;而雷藏則能根據角色多樣化地表演,在日本電影明星中是個異數[116]
曾執導兩人主演作品的田中德三,在比較兩人的殺陣時,對雷藏給予了大致正面的評價:「雖然下盤不穩,但仍是能打出逼真武打場面的演員」,但同時也認為「阿勝實在太厲害了」,將勝者頒給了勝新太郎[117]
作為人物的比較
據池廣一夫所說,勝新太郎即使面對討厭的人,也能「姑且應付一下」;而雷藏則是「討厭的人就徹底討厭」的類型,會當面擺出「連看都不想看」的態度。池廣說,雷藏特別討厭工作態度馬虎的人[26]
在大映電影公司擔任多部電影美術總監的西岡善信表示,在與電影圈人士的交際上,勝新太郎喜歡和演員或公司高層喝酒,雷藏則偏好與幕後工作人員或年輕人交流[118]。田中德三也說,雷藏很照顧工作人員,常邀請他們到家中或一起用餐[119]。星川清司則回憶,雷藏不喜歡「霓虹閃爍的店家或知名料亭」,偏好「在普通的料亭裡,不拘形式地」、「坦率地暢談電影論或人生論」[120]
幾乎同時拍攝了雷藏的《眠狂四郎炎情劍》與勝新太郎的《座頭市二段斬》的攝影指導森田富士郎形容,雷藏性格認真、直接,而勝新太郎則是直覺型,行動模式像四處散落的點[121]

主要電影作品

目前已確認的雷藏出演作品共159部[76]。以下為依年度排列的出演作品列表[122]

1954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55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56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57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58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59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0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1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2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3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4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5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6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7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8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1969年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原定出演的電影

更多資訊 上映日期, 作品 ...

腳註

註釋

  1. 關於成為歌舞伎演員的經過,雷藏本人曾表示,中學輟學後在家無所事事,漸漸對演藝界產生興趣,便順其自然地成為了歌舞伎演員[9]。但也有說法指,他曾立志成為海軍士官或醫師,卻因近視而放棄了海軍士官的夢想,之後也放棄了成為醫師的念頭[10][11]
  2. 武智歌舞伎的首次公演於1949年12月舉行。
  3. 「壽海老」本是市川宗家繼承人市川海老藏在替代替紋時使用的役者文樣
  4. 前代五代目市川新藏曾被九代目市川團十郎看中並收為養子,原有望成為「十代目團十郎」,卻因病早逝。
  5. 武智鐵二透露,雷藏因《高野聖》的角色分配而憤慨,曾對他說:「這樣下去,我永遠只能當個配角了。」[31]
  6. 客串演出。

參考文獻

相關書籍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