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拉格小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拉格小城map
Remove ads


布拉格小城捷克語Malá Strana,舊稱Menší město pražské; 德語:Kleinseite[1])是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個古老的城區。其名稱來源於所在的位置是伏爾塔瓦河左岸(西岸),緊臨布拉格城堡下方的山坡,正對著右岸的大城,兩者之間以查理大橋相連。在中世紀,此處是德國人占多數的城區,擁有大量貴族宮殿,而右岸以捷克人為主,商人較多。

Thumb
小城和托馬斯教堂

自從1541年大火以後,布拉格小城的建築主要為巴洛克建築,著名的布拉格聖嬰雕像就位於布拉格小城的勝利之后堂,吸引了數百萬羅馬天主教信徒來到布拉格小城。著名的捷克小說家揚·聶魯達在布拉格小城出生、居住和寫作;聶魯達街就是以他命名,佩特任瞭望塔也位於布拉格小城。

歷史

布拉格城堡建造時,城堡下方可能就形成了郊區,即外城。這座外城在9世紀上半葉或中期由木土結構和護城河加固。幾年前,在如今的莫斯特卡街(Mostecká Street)出土了一塊23米寬的長期使用的建築殘骸,可能與長途貿易有關。它似乎是公共廣場或道路的反覆修繕和加固的基座,通往如今查理大橋北側的一座木橋。二次使用的冷杉木材可追溯到框架或室式建築的後期階段。根據樹木年輪學分析,這些木材分別在828年、830年和843年被砍伐,推測源自原始建築。該建築於894年進行了第二次修繕,927年進行了第四次修繕,942年進行了第五次修繕。

公元960年代,猶太裔阿拉伯商人易卜拉欣·伊本·雅庫布(Ibrahim ibn Yaqub)造訪了這個國際貿易中心。這座國際貿易中心在小城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甚至在那之前,它就已成為從伏爾加河地區到科爾多瓦的洲際貿易路線上的重要一站,主要向伊斯蘭世界供應大量奴隸。

國王普熱米斯爾·奧塔卡二世[2]於1257年驅逐了當地居民,安置了北德殖民者,並在皇家勘察官皮特羅夫的幫助下,創建了(第一個)新城(Nova civitas sub castro Pragensi),並授予馬格德堡城市憲章。早在14世紀,該城就被稱為小布拉格城(Civitas Minor Pragensis);小城(Malá Strana)這個名稱至今仍沿用。1283年,如今聖尼古拉斯教堂的哥德式前身在廣場中心建成,將集市廣場一分為二。

1257年,布拉格小城出現,系將布拉格城堡下的幾個居民點合併成一個行政單位。這是在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統治時期。新建的城鎮獲得准許成為皇家城鎮。居民主要是由國王邀請來的德國工匠。儘管這是座皇家城市,但是國王並沒有完全掌握這座城市。到該世紀中葉,該城更名為小城。

在1419/1420年的胡斯戰爭期間,這座城市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幾乎不復存在。1503年和1541年,城市及其城堡再次遭受火災(1541年的布拉格大火)。火災的殘骸被用來加固坎帕島(Kampa Island)。然而,這也為整個小城區文藝復興風格的貴族宮殿的興建創造了空間。1648年7月26日,漢斯·克里斯多福·馮·柯尼希斯馬克將軍率領的瑞典軍隊在布拉格圍城戰(1648年)期間攻占了小城區,導致布拉格的藝術品被盜。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及之後,許多現存的宮殿和幾乎所有的教堂都被改建為巴洛克風格或新建。

  • 小城中心的市場,今天稱為「小城廣場」,最初,這個市場被聖尼古拉教堂分為上下兩部分。
  • 如同整個布拉格,在小區也能看到查理四世開發的痕跡。其中包括存留至今的所謂「飢餓牆」。
  • 1541年,這座最好的查理之城被大火和毀滅性的戰爭所毀壞。小區大部分被毀滅。
  • 小區規模最龐大、最令人難忘的巴洛克時期建築,是阿爾布雷赫特·馮·華倫斯坦的府邸華倫斯坦宮。他是皇帝斐迪南二世的元帥。根據他的命令,在空地上建造了26座新的住房。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有5個庭院和1個法國花園。
  • 教堂是小區最常見,最有趣的事物。其中最傑出的一座是聖尼古拉教堂。這是 Christoph 和Kilian Dizenhoffer父子的傑作。教堂內最好的繪畫是聖尼古拉像,他是兒童、海員和wayfollowers的主保聖人。這幅畫安放在教堂的圓頂。它描繪聖三一像。
Remove ads

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