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拉德福德

英格兰市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拉德福德map
Remove ads

布拉德福德Bradford)是英格蘭西約克郡的一座城市。該市於1847年成為自治市鎮,1897年獲得城市特許狀,自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改革後,城市地位歸屬於更大的布拉德福德都會區。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其人口為349,561人,是西約克郡建成區中僅次於利茲的第二大分區,兩地相距約9英里(14公里)。該都會區人口為552,644,是英格蘭人口最多的區。

快速預覽 布拉德福德, 主權國家 ...

歷史上屬於約克郡西區的布拉德福德在19世紀作為國際紡織製造中心,尤其是羊毛產業而發展壯大。它是工業革命時期的新興城市,也是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定居點之一,迅速成為「世界羊毛之都」;這為其贏得了「羊毛之都」(Woolopolis)和「羊毛城」(Wool City)的暱稱。[3] 布拉德福德位於奔寧山脈東麓,該地區易於獲取煤炭、鐵礦石和軟水資源,促進了製造業基地的發展,隨著紡織製造業的增長,人口激增,並刺激了市政投資。城市中擁有大量維多利亞式建築,包括宏偉的義大利風格布拉德福德市政廳[4]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去工業化導致該市的紡織業和工業基礎衰退,此後它面臨著與後工業時代北英格蘭其他地區類似的經濟和社會挑戰,包括貧困、失業和社會動盪。布拉德福德是約克郡-亨伯地區第三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約100億英鎊,主要由金融和製造業提供。它也是一個旅遊目的地,是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之都,擁有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城市公園阿爾罕布拉劇院卡特賴特堂。該市於2022年5月31日贏得稱號,成為2025年英國文化之城[5]

Remove ads

歷史

地名學

「布拉德福德」(Bradford)之名源自古英語「brad」(寬闊)和「ford」(淺灘),指的是布拉德福德貝克河布拉德福德座堂下方的一處寬闊渡口,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該地逐漸形成定居點。[6] 在1086年的《末日審判書》中,它被記錄為「Bradeford」。[7]

早期歷史

1070年起義後,在征服者威廉進行北方哈里期間,布拉德福德的莊園被摧毀,[6] 在1086年的《末日審判書》中描述為荒蕪之地。此後它成為授予伊爾伯特·德·拉西(Ilbert de Lacy)以表彰其對征服者服務的「龐蒂弗拉克特榮譽領地」(Honour of Pontefract)的一部分,該家族一直持有該莊園直至1311年。[6] 有證據表明拉西家族時期存在一座城堡。[8] 該莊園隨後傳給林肯伯爵岡特的約翰王室財產,並最終於1620年轉為私有。[6]

中世紀,布拉德福德已發展成以柯克蓋特(Kirkgate)、西蓋特(Westgate)和艾維蓋特(Ivegate)為中心的小鎮。[6][9] 1316年提到了一座縮絨廠、一座磨製莊園所有穀物的獨占磨坊(soke mill)和一個市場。在玫瑰戰爭期間,居民支持蘭開斯特家族愛德華四世授予了每年舉辦兩次集市的權力,從此該鎮開始繁榮。在亨利八世統治時期,布拉德福德作為製造業中心超過了利茲。[8] 在接下來的兩百年裡,隨著羊毛貿易日益突出,布拉德福德緩慢發展。

內戰期間,該鎮為議會派駐軍,1642年遭到來自利茲的保皇黨軍隊進攻但未成功。托馬斯·費爾法克斯爵士接管駐軍指揮權,並進軍迎戰紐卡斯爾公爵但被擊敗。議會軍撤退至布拉德福德,保皇黨在博林莊園設立指揮部,並圍攻該鎮導致其投降。[8] 內戰導致工業衰退,但1689年威廉三世瑪麗二世即位後,繁榮開始回歸。[6] 18世紀早期製造業的啟動標誌著該鎮發展的開始,而新的運河收費公路連接促進了貿易。

工業革命

Thumb
布拉德福德邊界 1835年。

1801年,布拉德福德是一個擁有6,393人口的鄉村市鎮,[10] 當地農舍和農場進行羊毛紡紗和布料編織。因此,布拉德福德並不比附近的基斯利(5,745人)大多少,且顯著小於哈利法克斯(8,866人)和哈德斯菲爾德(7,268人)。[10] 這個小鎮充當了附近三個鎮區(townships)——曼寧漢姆鮑靈以及小霍頓的樞紐,這些鎮區當時被鄉村與城鎮隔開。[10]

約1788年,赫德、道森·哈代(Hird, Dawson Hardy)在低摩爾建立了高爐鮑靈鋼鐵公司(Bowling Iron Company)在此煉鐵直至約1900年。約克郡鐵因其韌性被用於製造機車連杆、鉤子、活塞杆、礦井罐籠和其他採礦設備。低摩爾公司也生產生鐵,1929年該公司僱傭了1,500名員工。[11] 1847年布拉德福德自治市鎮建立時,其邊界內有46個煤礦。煤炭產量持續擴張,在1868年達到頂峰,當時布拉德福德貢獻了約克郡所有煤炭和鐵產量的四分之一。[12]

1841年,該鎮區人口為34,560人。[13]

Thumb
布拉德福德,約1825年,約翰·威爾遜·安德森作

1825年,羊毛梳理工工會發起了一場持續五個月的罷工,但工人因生活困苦被迫復工,導致機器梳理技術的引入。[14] 這場工業革命帶來了快速增長,大量羊毛進口用於製造布拉德福德專業生產的精紡布料,該鎮很快被稱為世界羊毛之都。[15]

1844年布拉德福德摩爾兵營建成,該鎮建立了常駐軍事存在。[16]

布拉德福德於1847年成為自治市鎮,1888年成為郡級自治市,使其在行政上獨立於西區郡議會。在1897年維多利亞女王鑽禧慶典之際,它與赫爾河畔金斯頓諾丁漢一同被授予城市地位。這三個城市曾是倫敦以外最大的郡級自治市,此前未獲得城市地位。[17] 1930年,該自治市的邊界擴展以吸收克萊頓,1937年又吸收了羅登(Rawdon)、希普利(Shipley)、沃夫代爾(Wharfedale)和伊登(Yeadon)等市區的一部分。[18]

Thumb
1881年沃夫代爾方案完工後的布拉德福德自來水廠

布拉德福德擁有豐富的當地開採煤炭資源,為工業提供了所需動力。當地的砂岩是建造工廠的極佳資源,到1850年人口達到182,000,[19] 該鎮因紡織廠的工作機會吸引工人而迅速擴張。[15] 布拉德福德河谷嚴重缺水,嚴重限制了工業擴張和城市衛生條件的改善。1854年,布拉德福德公司收購了布拉德福德自來水公司[20],並啟動了一項巨大的工程項目,從艾爾河谷(Airedale)、沃夫代爾(Wharfedale)和尼德代爾(Nidderdale)引入軟水供應。[21] 到1882年,供水狀況顯著改善。與此同時,城市沿著通往霍頓斯(Hortons)和鮑靈(Bowling)的道路向外擴張,到19世紀末,這些鎮區已成為連續城區的一部分。[9]

一位主要雇主是提圖斯·索爾特(Titus Salt),他於1833年接管了父親的羊毛生意,專攻結合羊駝毛馬海毛、棉花和絲綢的織物。到1850年,他擁有五家工廠。然而,由於污染環境和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索爾特離開布拉德福德,於1850年將業務轉移到索爾泰爾(Saltaire)的索爾特工廠(Salts Mill)。在那裡,他於1853年開始建造工人村,該村現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22]

亨利·里普利(Henry Ripley)是提圖斯·索爾特的年輕同輩。他是愛德華·里普利父子公司(Edward Ripley & Son Ltd)的常務合伙人,該公司擁有鮑靈染廠(Bowling Dye Works)。1880年,該染廠僱傭了1000多名員工,據說是歐洲最大的染廠。與索爾特一樣,他是一位議員、治安官和布拉德福德下議院議員,深切關注改善工人階級的住房條件。他在布魯姆菲爾德(Broomfields)、東鮑靈(East Bowling)靠近染廠的地方建造了工業模範村(Model village)里普利維爾(Ripley Ville)。

Thumb
李斯特工廠

其他主要雇主包括塞繆爾·李斯特(Samuel Lister)及其兄弟,他們是李斯特工廠(Manningham Mills)的精紡紡紗工和製造商。李斯特體現了維多利亞時期的企業精神,但有人認為他的資本家態度使得工會成為必要。[23]

前所未有的增長帶來了問題,200多個工廠煙囪持續噴出黑色的硫磺煙霧,布拉德福德獲得了英格蘭污染最嚴重城鎮的聲譽。霍亂和傷寒頻繁爆發,紡織工人的子女中只有30%能活到15歲。這種極端的嬰兒和青少年死亡率導致布拉德福德居民的預期壽命僅略高於18歲,是英國最低的地區之一。

與許多主要城市一樣,布拉德福德一直是移民的目的地。19世紀40年代,來自愛爾蘭,特別是梅奧郡農村的移民顯著增加了布拉德福德的人口[24] 到1851年,約10%的人口出生在愛爾蘭,是約克郡中比例最高的。[25] 大約在19世紀中葉[26],愛爾蘭人集中在城鎮中心附近的八個密集定居區。其中之一是布魯姆菲爾德的貝德福德街(Bedford Street)地區,1861年該地區有1,162名愛爾蘭出生者,占自治市所有愛爾蘭出生人口的19%。[27]

Thumb
小德國

19世紀20至30年代,有來自德國的移民。其中許多是猶太商人,他們積極參與了該鎮的生活。猶太社區主要居住在曼寧漢姆地區,[28] 約有100個家庭,但在將布拉德福德發展成為羊毛製品主要出口地以及該市公民生活中具有影響力。查爾斯·西蒙(Charles Semon,1814–1877)是一位紡織品商人和慈善家,他在該鎮建立了一家高效的紡織品出口公司,並於1864年成為布拉德福德首位外國人和猶太人市長。[29] 雅各布·貝倫斯(Jacob Behrens,1806–1889)是第一位從該鎮出口羊毛製品的外國紡織品商人,他的公司發展成為一家國際性價值數百萬英鎊的企業。[30] 貝倫斯是一位慈善家,他還幫助於1851年建立了布拉德福德商會。[31] 雅各布·摩澤(Jacob Moser,1839–1922)是一位紡織品商人,也是Edelstein, Moser and Co公司的合伙人,該公司發展成為一家成功的布拉德福德紡織品出口公司。摩澤是一位慈善家,他創立了布拉德福德慈善組織協會(Bradford Charity Organisation Society)和城市互助協會(City Guild of Help)。1910年,摩澤成為布拉德福德首位猶太市長。[32]

Thumb
喬伊特汽車八號徽章

為支持紡織廠,該鎮發展了一個大型製造業基地,提供紡織機械,這導致了多樣化發展,不同產業並駕齊驅。[15] 20世紀初由班傑明和威廉·喬伊特(Benjamin and William Jowett)以及亞瑟·V·蘭姆(Arthur V Lamb)創立的喬伊特汽車公司(Jowett Motor Company),在布拉德福德生產汽車和貨車達50年。[33] 斯科特摩托車公司(The Scott Motorcycle Company)是知名的摩托車和輕型工業發動機製造商。由阿爾弗雷德·安加斯·斯科特(Alfred Angas Scott)於1908年在布拉德福德創立,名為斯科特工程公司(Scott Engineering Company),斯科特摩托車一直生產到1978年。

Remove ads

獨立工黨

該市在工黨早期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布拉德福德劇場(Bradford Playhouse)背面位於小德國的壁畫紀念了1893年在布拉德福德成立的獨立工黨百年誕辰。[34]

布拉德福德夥伴營

Thumb
團旗

布拉德福德夥伴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該市組建的三個基奇納新軍夥伴營。當這三個營被英國陸軍接管時,它們被正式命名為第16營(第一布拉德福德)、第18營(第二布拉德福德)和第20營(預備役),隸屬於威爾斯親王團(西約克郡團)[35]

1916年7月1日上午,第16和第18營離開他們在法國北部的戰壕,向無人區推進。這是索姆河戰役第一天的第一個小時。據估計,來自布拉德福德及地區的兩個營的1,394名士兵中,有1,060人在對塞爾村(Serre-lès-Puisieux)的進攻中陣亡或受傷。[36]

參與索姆河戰役的其他威爾斯親王團(西約克郡團)營包括第1/6營(前布拉德福德步槍志願兵),屬於本土軍,駐紮在曼寧漢姆貝爾維尤兵營(Belle Vue Barracks)。[37][38] 第1/6營於1915年在奧伯斯嶺戰役中首次參戰,之後北移至伊珀爾附近的伊瑟爾運河(Yser Canal)。在索姆河戰役第一天,他們試圖支援第36(阿爾斯特)師時遭受重大傷亡。[39][40][41][42] 第2/6營(前布拉德福德步槍志願兵)也於1917年調往法國。[43]

第1/2和第2/2西區炮兵旅(West Riding Brigades),皇家野戰炮兵(TF),總部設在曼寧漢姆的山谷閱兵場(Valley Parade),炮兵連分布於布拉德福德、哈利法克斯赫克蒙德威克(Heckmondwike)。[44] 第1/2旅於1915年4月與西約克郡團第1/6營一同渡過海峽前往法國。這些本土軍部隊在整個戰爭期間彼此保持密切聯繫,服務於第49(西區)師[45] 1917年,第2/6營,西約克郡團第2/2西區旅,皇家野戰炮兵加入,服務於第62(第二西區)師[46]

Remove ads

近代歷史

布拉德福德的《電訊與阿格斯報》在報道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危機新聞方面發揮了先鋒作用,當時布拉德福德主教公開表達了對愛德華八世宗教信仰的質疑(參見:電訊與阿格斯報#1936年退位危機)。

Thumb
布拉德福德的莫里森超市總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移民來自波蘭烏克蘭,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則來自孟加拉國印度,特別是巴基斯坦[47]

紡織業在整個20世紀後半葉持續衰退。創新文化曾是布拉德福德主導地位的基礎,新的紡織技術在布拉德福德發明,塞繆爾·李斯特的工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種創新文化今天仍在布拉德福德的整個經濟中延續,從汽車行業(卡恩設計公司)[48] 到電子行業(佩斯微技術公司)。 威廉·莫里森超市(Wm Morrison Supermarkets)由威廉·莫里森(William Morrison)於1899年創立,最初是羅森市場(Rawson Market)的一家雞蛋和黃油商,以「威廉·莫里森(食品)有限公司」(Wm Morrison (Provisions) Limited)的名義運營。[49]

不再用於紡織生產的工廠中最宏偉的是李斯特工廠,其煙囪從布拉德福德的大部分地方都能看到。在開發商城市飛濺(Urban Splash)耗資1億英鎊將其改造為公寓樓後,它已成為城市復興的象徵。[50]

1989年,薩爾曼·魯西迪的《撒旦詩篇》副本在布拉德福德被焚燒,部分穆斯林社區領導了一場反對該書的運動。2001年7月,種族緊張局勢導致騷亂,一份報告將布拉德福德描述為分裂的[51] 和種族社區隔離的城市。[52]

約克郡建築協會於1992年在該市開設了新總部。[53]

2006年,威廉·莫里森超市在布拉德福德開設了新總部,該公司在布拉德福德僱傭了超過5,000名員工。[54]

2009年6月,布拉德福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之都,並從此成為創意城市網絡的一部分。[55] 該市擁有悠久的電影製作歷史以及製作活動電影的技術——包括1896年在曼寧漢姆發明的西羅鏡(Cieroscope)。[56]

2010年,普羅維登金融(Provident Financial)在該市開設了新總部。該公司自1880年以來一直以布拉德福德為基地。[57]

2012年,英國羊毛營銷委員會在該市開設了新總部。[58] 同樣在2012年,布拉德福德城市公園開放。該公園耗資2450萬英鎊建造,是市中心的一個公共空間,擁有眾多噴泉和一個鏡面水池,周圍設有長椅和步行道。[59]

2015年,位於市中心的百老匯購物中心開業,這個購物和休閒中心耗資2.6億英鎊建造,由邁耶·伯格曼(Meyer Bergman)所有。

2022年,布拉德福德被命名為2025年英國文化之城,擊敗了南安普頓雷克瑟姆達勒姆[60][61] 截至2023年,英國文化之城申辦活動預計將極大地刺激當地經濟和文化發展,並吸引遊客前來該市。到2025年,英國文化之城申辦活動預計將為布拉德福德市及周邊地區帶來3.89億英鎊的經濟增長潛力,創造超過7,000個就業崗位,吸引大量遊客到訪,並為當地藝術家提供數千場表演機會。[62]

Remove ads

治理

該市在工黨早期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布拉德福德劇場(背面可見於利茲路)的壁畫紀念了1893年成立的獨立工黨百年誕辰,並引用了其座右銘「唯有共同福祉才是真正的福祉」("There is no weal save commonweal")。[63]

Thumb
獨立工黨原始標誌

最初的布拉德福德市徽下方有拉丁文Labor omnia vincit,意為「勞動征服一切」。[64] 1974年地方政府重組後,於1976年描繪了新的市徽,英文座右銘為「進步、工業、人文」("Progress, Industry, Humanity")。 布拉德福德由三名下議院議員代表:代表布拉德福德東選區(伊姆蘭·海珊,工黨)、布拉德福德南選區(朱迪思·康明斯,工黨)和布拉德福德西選區(娜茲·沙阿,工黨)。

Thumb
帶有座右銘「Labor Omnia Vincit」的原始布拉德福德市徽

英國退出歐洲聯盟之前,布拉德福德是約克郡-亨伯歐洲選區的一部分,該選區使用頓特法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選舉六名歐洲議會議員,直至2020年1月31日。

布拉德福德市都會區議會有90名議員(2023年)。截至2023年,一個政黨必須擁有超過45個席位才能控制議會。當所有政黨在議會中的席位均少於45席時,則形成少數派領導的行政機構。[65] 在2022年5月5日的地方選舉後,工黨以56個席位獲得對布拉德福德市議會的多數控制;其次是保守黨和綠黨,分別擁有16席和8席。[66] 議會由代表溫德希爾與羅斯(Windhill and Wrose)選區的議會領袖蘇珊·欣奇利夫(Susan Hinchliffe)和執行長克斯滕·英格蘭(Kersten England)領導。[67]

Remove ads

地理

布拉德福德位於 53°45′00″N 01°50′00″W (53.7500, −1.8333)1。在地形上,它位於南奔寧山脈荒地區域的東麓。

布拉德福德並非建在大型水體上,而是坐落於三個山谷的交匯處。其中一個山谷是布拉德福德貝克河,它發源於西部的荒野——支流霍頓貝克河(Horton Beck)、西溪(Westbrook)、鮑靈貝克河(Bowling Beck)和東溪(Eastbrook)使其水量增加。在原渡口處,貝克河轉向北流,流向艾爾河畔的希普利。這個山谷被稱為布拉德福德谷(Bradfordale)(例如參見 Firth 1997[1])。它可以被視為約克郡山谷之一,儘管它流經市中心,通常不被如此認可。19世紀中葉以來,流經市中心的貝克河河道被覆蓋。在1852年的地形測量地圖[2]上,它可見至泰瑞爾街(Tyrrell Street)盡頭的太陽橋(Sun Bridge),然後從布拉德福德福斯特廣場車站旁的柯克蓋特(Kirkgate)開始可見。在1906年的地形測量地圖[3]上,它在桑伯里山街(Tumbling Hill Street)附近消失,位於桑頓路(Thornton Road)旁,而在谷路(Valley Road)旁的開普街(Cape Street)以北重新出現,儘管直到皇后路(Queens Road)都有覆蓋的河道。

布拉德福德運河建於1774年,連接該市與利茲和利物浦運河,其水源取自布拉德福德貝克河及其支流。受污染的布拉德福德貝克河供水常常不足以供應閘門,並隨著時間推移嚴重污染了運河。[68] 由於運河污染狀況導致健康問題,市議會於1866年暫時關閉了運河。[69] 1922年,由於維護運河在經濟上不可行,運河被永久關閉。在現代,運河的遺蹟仍然可見,包括在運河路(Canal Road)上,舊運河的路線可以在車上看到。[70]

地質

該市的基礎地質主要是石炭紀砂岩。這些砂岩質量不一,從粗糙的岩石到用於建築的優質蜜色石材不等。這種材料的獲取對該市的建築風格產生了顯著影響。[71] 該市還位於約克郡煤田的西北部,該煤田主要由石炭紀含煤岩層組成。[72] 含煤地層刺激了早期的城市發展,而在現代,礦物的地質開採規模已大大減少。[73]

人口統計

經濟

地標

交通

教育

宗教

文化

體育

公共服務

犯罪

布拉德福德名人

流行文化中的布拉德福德

國際關係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