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萊爾-布朗協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莱尔-布朗协议
Remove ads

布萊爾-布朗協議(或稱格蘭塔協定)是指1994年5月,英國工黨政治家時任影子內政大臣東尼·布萊爾和時任影子財政大臣戈登·布朗之間達成一項據稱的君子協定
人們普遍認為,在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在5月12日意外死亡之後,兩人在倫敦伊斯靈頓現在已經關張的的格蘭塔餐廳會面,布朗同意不參加即將舉行的工黨領袖選舉,以便布萊爾能夠獲得更得輕鬆的勝利。作為回報,布朗未來將在由布萊爾領導的政府中獲得制定國內政策廣泛的權力;人們還普遍認為,如果布萊爾被任命為首相,他只能擔任這個職務不超過兩個任期,然後辭職支持布朗繼任。[1][2][3]布萊爾將繼續領導工黨在1997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多年來,兩人一直否認之間存在任何交易。

Thumb
位於伊斯靈頓上街127號的格蘭塔餐廳,據稱這裡就是布萊爾和布朗做交易的地方。圖為2013年初。

爭議

這筆交易的存在被布萊爾、布朗和他們的許多同事公開否認了好幾年,引起了人們關於是什麼、在哪裡和達成與否等問題的許多爭議。[4]衛報在2003年6月發表了一份書面說明,稱布朗曾提出政策領域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即工黨政府統治下的「社會正義、就業機會和職業技能」組成的「公平議程」。[5]2003年10月,專欄作家湯姆·布朗告訴英國廣播公司,布朗在交易達成後的第二天告訴了他這筆交易。湯姆布朗對BBC蘇格蘭頻道說:

我絕對肯定有一個交易,戈登是在交易完成後第二天的早晨打電話告訴我的。但同時我也相信,兩個人最終達成的交易與他們各自心中設想的不一樣。他們沒有把它寫在紙上。戈登認為布萊爾將會信守承諾按時下台,布萊爾則認為自己沒有做出遵守任何時間表的承諾。[6]

英國第四台調度2007年的一期節目被冠以「戈登·布朗:適合(任首相)嗎?」的題目,聲稱布朗在失去了彼得·曼德森和其他朋友的支持後感到背叛,缺乏支持,而不是任何交易,使他決定不去做領袖。[7]
2001年BBC記者詹姆士·諾迪英語James Naughtie撰寫的書「宿敵:政治婚姻的親密故事」,詳細介紹了兩位政客之間的協議。布萊爾和布朗從1983年到1994年的關係,最終導致格蘭塔會議的深刻戲劇化 - 是2003年史提芬·弗里爾斯執導的電影《誰主英倫英語The Deal (2003 film)》,由彼得·摩根部分地參考諾迪的書編寫。在這部電影中,主演麥可·辛飾演布萊爾,大衛·莫瑞瑟飾演布朗。電影片頭的字幕(受1969年電影《虎豹小霸王》啟發)[8]告訴觀眾「以下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的」。[9]

Remove ads

會晤地點

2010年皮爾斯·摩根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布朗保證自己會推遲對工黨領導層的挑戰,布萊爾則答應在稍後將權力交給布朗,但在布萊爾食言後兩個人陷入痛苦的(從布朗的角度看來)拉鋸戰中。[10]布朗還表示,這筆交易沒有發生在格蘭塔餐廳里,而是在兩人進入餐廳會面之前。[11]在布萊爾的妻子雪麗·布萊爾的自傳中,她說這筆交易沒有發生在餐廳,而是在一個鄰居的家中。[1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