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部山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部山之戰
Remove ads

布部山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山中幸盛率領的目標為復興尼子氏尼子再興軍,與毛利軍之間爆發的一場戰事,於永祿十三年二月十四日(1570年3月20日)爆發在出雲國布部山(今島根縣安來市廣瀨町布部)。這場戰事被後世的軍記物稱為是「今日為尼子、毛利之間的最後一戰」[1][2]的激戰。

快速預覽 布部山之戰, 日期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背景

永祿9年(1566年)11月28日,尼子義久向毛利元就降伏,尼子家滅亡。之後,尼子家家臣山中幸盛立原久綱圖謀尼子家再興,於1568年前往京都東福寺,迎立新宮黨尼子誠久之子尼子勝久還俗。

翌年永祿12年(1569年),山中幸盛經由但馬、隱岐於出雲上陸,佔領出雲忠山,並攻略新山城,出雲一國除了月山富田城外,幾乎落入尼子手中。同年9月,於石見國成功擊退毛利軍(原手合戰)。

毛利元就有感於此,於是產生危機意識,將伊予及北九州的毛利軍主力召還,轉向出雲方面進軍。由毛利輝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擔任先鋒,自石見前往出雲討伐尼子再興軍。

尼子勢掌握情報後,考量隱岐為清叛變(美保關之戰),以及進攻月山富田城失敗,造成再興軍兵力折損等等不利情勢,決定由總大將尼子勝久率兵由石見路前往月山富田城途中的布部山(現在的島根縣安來市廣瀨町布部)布陣,以阻擊毛利。

布部山之戰

Thumb
毛利軍對尼子再興軍進攻路線

尼子軍在布部山的2個登山口(水谷口・中山口)布陣,全軍由山中幸盛擔任大將,率領6,800兵,等待毛利軍的攻擊。其中水谷口部分,尼子軍由山中幸盛・立原久綱率兵,與毛利軍的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對峙,中山口則由尼子軍的秋上宗信橫道秀綱,與毛利軍的福原・桂對峙。

戰爭初期,有地利之便的尼子軍佔有優勢,但吉川元春率領別働隊循小路登上布部山頂,突襲尼子軍本陣,同時山下的毛利軍本隊也發動攻擊,在雙方夾擊之下,造成尼子勢總崩而敗北。尼子軍先退往末次城,但毛利軍緊追不捨,勝久退往尼子軍的根據地真山城。當時山中幸盛在伯耆的末石城籠城,吉川元春故意揚言要攻擊末石城旁邊的大山寺,山中幸盛於是設伏於大山寺,但吉川元春突然轉攻末石城,山中幸盛促不及防,被吉川攻入城中而遭俘獲(不久自行脫逃)。

參戰武將

Thumb
布部山之戰兩軍布陣圖
  • 下文表 者為戰死。

毛利軍

水谷口

第一陣:

第二陣:

第三陣:

布陣不明:

  • 境又平(井筒女助)
  • 山縣宗右衛門
  • 境七郎右衛門
  • 小坂越中守
  • 細迫左京亮 

中山口

第一陣:

第二陣:

布陣不明:

  • 田門右衛門尉 
  • 中井善左衛門
  • 飯田與十郎
  • 飯田小三郎
  • 江田七郎右衛門
  • 淺原助六
  • 國司元武日語国司元武

後陣(本陣)

游軍

尼子再興軍

水谷口

第一陣:

第二陣:

第三陣:

  • 力石九郎兵衛
  • 高尾右馬允
  • 高尾惣兵衛
  • 黒正

布陣不明:

  • 馬來與三右衛門
  • 神西元通
  • 進左吉兵衛
  • 馬田平左衛門 
  • 目加田団右衛門
  • 目加田采女佐
  • 池田與三郎
  • 相良助九郎
  • 比田十郎太郎
  • 徳吉孫九郎
  • 真野
  • 屋葺

中山口

第一陣:

  • 牛尾弾正忠
  • 橫道源介
  • 橫道権之丞
  • 遠藤甚九郎
  • 馬田入道
  • 金尾半四郎 
  • 飛石孫太夫 
  • 由利甚七 

第二陣:

布陣不明:

  • 疋田右近
  • 疋田右衛門尉
  • 岸孫右衛門
  • 古志新十郎
  • 福山次郎左衛門
  • 吉田三郎左衛門
  • 吉田八郎左衛門
  • 長森吉內
  • 淺山太郎次郎
  • 日野介六
  • 牛尾大炊之助
  • 足立治郎左衛門
  • 目黒左近右衛門(自盡)
  • 熊谷
  • 吉岡
  • 石塚與一

結果

此戰中,尼子十勇士之一的橫道秀綱被中井善左衛門討取,真木與一也戰死,米原綱寬於京都出家,神西元通被毛利方驅逐,熊野久忠向毛利軍投降,尼子再興軍勢力急遽衰退,1571年8月下旬,尼子家在出雲最後的據點真山城,也在毛利軍攻擊下陷落。原本籠城抵抗的勝久逃往隱岐,尼子再興軍的勢力自出雲被完全驅逐出境。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