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利斯符號

表意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力斯語(英語:Blissymbols,簡作Bliss),為Charles K. Bliss英語Charles K. Bliss (1897–1985)創造,旨在促進世界性的交流。

快速預覽 布力斯語 Blissymbols, 類型 ...
快速預覽 布力斯語, 創造者 ...

在1971年,布力斯語成為第一種被應用於殘障兒童的人工語言

布力斯語是一種人工語言,沒有固定的發音系統,屬於單純的表意符號。

Remove ads

語言歷史

創造布力斯語的Charles K. Bliss是一個化學工程師、符號學者,1897年生於奧匈帝國。早年Charles K. Bliss的對電路符號化學符號有興趣,加上在二戰時期在上海接觸的漢字,使其萌生了設計布力斯語的靈感。

在1949年,Charles K. Bliss出版了布力斯語的第一版。1965年,他出版了第二版。

簡單介紹

Thumb

布力斯語中的「我想要去電影院」分為4個字符,分別解釋如下:

  1. 我。左邊的符號表示「人」,右邊的1表示第一人稱。如果在頂上加一個十字符號,則變成複數形式,即「我們」。如果寫2的話,就是第二人稱,即「你」。再在頂上加一個十字符號,則變成複數形式,即「你們」。
  2. 想要。愛心表示「感覺」,曲線表示「熱情」,頂上的折線表示將一個詞動詞化。
  3. 去。地下的折線表示「腿」,再加上動詞化的符號。
  4. 電影院。左邊是表示「房子」的分類符號,右邊是「電影」的修飾符號和代表移動的箭頭。

參考文獻

來源

外部連結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