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維爾·佩爾尼考
白俄罗斯维基百科编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佩爾尼考(白俄羅斯語:Па́вел Алякса́ндравіч Пе́рнікаў[a];1992年—;又名帕維爾·佩爾尼科夫[b]),白俄羅斯人權活動份子,維基百科編者。2022年4月,因在維基百科上介紹白俄羅斯政治鎮壓的條目中做出兩筆編輯、在關注白俄羅斯拘留所酷刑及法外殺人的人權組織的網站上張貼一篇維基百科條目,佩爾尼考被白俄羅斯當局以「貶損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罪名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獲刑後不久,佩爾尼考被多個白俄羅斯人權組織認定為政治犯。
Remove ads
履歷
帕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佩爾尼考是亞歷山大·普希金布列斯特州立大學的校友[1][2]。2013年,佩爾尼考參加紀念世界人權大會20周年的學生作品競賽,獲得聯合國駐白俄羅斯辦公室的畢業證書[1][2]。
佩爾尼考活躍於布列斯特的人權活動[1][2],是國際人權協會白俄羅斯分會的成員[3][4],2021年起領導協會的新聞發布工作[1][2]。2014年到2021年間,佩爾尼考在維基百科做出了8.4萬多次編輯,內容涉及白俄羅斯當局迫害的記者和媒體,包括《共青團真理報》根納季·尼古拉耶維奇·莫熱科和Tut.By卡齊亞娜·巴里塞維奇兩位被拘禁的記者[2][3][5]。2020年和2021年,佩爾尼考在社交媒體聲援被白俄羅斯當局鎮壓的獨立媒體《新時報》、國際新聞和《布列斯特報》,以及被迫流亡海外的白俄羅斯記者[1][2][3]。到2021年秋季,佩爾尼考不再發帖[1][2][3]。2021年12月,佩爾尼考在維基百科的帳戶疑似遭人入侵,刪掉了大量關於白俄羅斯被迫害記者的內容,最終被封禁[1][2][3][5]。
Remove ads
起訴
2022年3月28日,布列斯特州地方檢察官辦公室通報了一起刑事案件,嫌犯是此前被捕的「30歲無業居民」[6]。案件已移交法庭處理,指控罪名是《白俄羅斯刑法》第369條第1則的「從事貶損白俄羅斯的行為」[5][7],刑期最高可達4年[1][2][3]。
據檢方介紹,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4月30日間,嫌犯故意在維基百科及國際人權協會網站上公開發表「白俄羅斯政府於2004年10月謀殺記者維羅妮卡·切爾卡索娃及其他虐待殺害民眾的假消息」[1][2][8]。
案件公布翌日,布列斯特地區法院閉門聽取佩爾尼考對「拘禁、軟禁、延長拘禁軟禁刑期及被迫安置在法醫精神病專家醫院」的不滿[1][3]。2022年4月6日,案件在布列斯特莫斯科區開庭審理[3][4][9]。庭審中,檢察官建議法庭判處佩爾尼考兩年監禁,並列舉了三大違法指控[7][9][10]:其一是在介紹2020年-2021年白俄羅斯示威死者的條目中加入根納季·舒托夫遇害、白俄羅斯當局拒絕為反政府抗議者的死亡負責的段落[7][9][10][11];其二是在介紹白俄羅斯審查制度的條目中加入記者維羅妮卡·切爾卡索娃2004年遇害的內容[7][9][11],這一點檢察官認為維基百科已經有介紹切爾卡索娃遇害案的條目,佩爾尼考在單獨的條目中提及案件,目的就是為了「貶損」白俄羅斯當局[10][12][13][14];第三是在國際人權協會的網站中貼出介紹白俄羅斯流放地和拘留中心酷刑及死亡情況的條目[7][9][11],這一點檢察官表示白俄羅斯刑罰執行局已經調查了有關指控,證實其屬於不實內容,認為在維基百科加入有關信息構成了「對白俄羅斯的貶損」[10][14]。對此佩爾尼考不認罪[10][13],一方面承認有在維基百科做過這些編輯、在網上貼過相關內容,一方面否認自己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貶損白俄羅斯共和國」的行為[12][14]。
2022年4月7日,法官尤金·布雷根認定佩爾尼考違反《白俄羅斯刑法》第369條第1則的「貶損白俄羅斯共和國罪」,按照檢方提議[7][9][11][14]判處佩爾尼考在流放地監禁兩年[10][12][13]。
2022年4月11日,佩爾尼考與另外17位異見人士被白俄羅斯人權組織維亞斯納人權中心、法律倡議(Legal initiative)、白俄羅斯記者協會、法律趨勢(Lawtrend)和巴里斯·茲沃茲考白俄羅斯人權之家(Barys Zvozskau Belarusian Human Rights House)認定為政治犯[15][16],呼籲當局立即釋放,結束刑事迫害[16]。
Remove ads
參見
- 馬克·伯恩斯坦
- 白俄羅斯審查制度
- 維基百科與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俄羅斯對維基百科的封鎖
- 對維基媒體的審查和封鎖
備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