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蘭加琥珀博物館
立陶宛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蘭加琥珀博物館(立陶宛語:Palangos gintaro muziejus)是位於立陶宛波羅的海沿岸城市帕蘭加的博物館,是立陶宛美術館的分館之一,坐落於蒂希基維茨宮,被帕蘭加植物園環繞。這個博物館收藏有約3萬塊琥珀,其中約1萬5千塊琥珀內藏有昆蟲、蜘蛛或植物化石。[1]博物館將4500件琥珀公開展示,多數是藝術品或珠寶。[2]
歷史與背景
波羅的海自史前時代以來,一直是歐亞大陸波羅的琥珀貿易的重要來源地(參見琥珀之路)。19世紀時,人們曾在附近的朱德克蘭特發現了由琥珀製成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不幸的是這些文物在20世紀遺失了。[3]立陶宛神話、民間傳說和藝術都長期與琥珀密切關聯,茱萊蒂與卡斯泰提斯的傳說中,描述波羅的海海底有一座琥珀宮殿,被雷神伯庫納斯打碎,而被海水衝上海灘的琥珀就是此宮殿的碎片。[2]
17世紀,帕蘭加開始出現琥珀工坊,逐步發展成區域性的加工中心;到18世紀末,帕蘭加已經成為俄羅斯帝國琥珀工業的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帕蘭加每年加工逾2000公斤的琥珀原石。[2]
1897年羅塞尼亞-立陶宛貴族季斯基耶維奇家族成員菲力克斯·季斯基耶維奇(Feliks Tyszkiewicz)在現今博物館所在地興建了一座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宮殿[4],這座宮殿由德國建築師弗朗茨·海因里希·施韋滕所設計,但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失修。[5][6]
1957年,這座宮殿根據建築師阿爾弗雷達斯·布魯索卡斯(Alfredas Brusokas)的計畫修復修復。[7]並在1963年作為立陶宛美術館的一個分館,以琥珀博物館的形式重新開放,當時公開展示了約480件藏品;1970年8月13日,博物館累計接待達到100萬名遊客。[8]1990年併入立陶宛藝術博物館,並繼續擴充其館藏數量。[9]至2014年累計接待800萬名旅客。[10]
Remove ads
展覽
對外開放的展覽區共有15個場所,面積約750平方公尺,與宮殿相連的小教堂則用來舉辦臨時展覽。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分為:「琥珀與科學」和「琥珀與文化和藝術」兩個區塊。[2]
第一層樓專門展示琥珀的構造和形成。這個地區的琥珀源於始新世從芬諾斯堪底亞流出的三角洲沉積物。[2]展覽中說明了樹脂透過微生物、氧化和聚合作用轉化成琥珀的過程。
博物館收藏了一顆巨大琥珀標本「太陽石」,大小為210x190x150公釐,重3526公克,曾兩度被盜。[11]
文化和藝術展品則展出了一個15世紀的戒指、一個16世紀的十字架和過去四個世紀以來的琥珀珠寶飾品[2],此外還有許多玫瑰經念珠、菸嘴和裝飾盒,亦有一部分新石器時代的琥珀文物目前下落不明,但館內有展出考古學家製作的復原品。館內也收藏了現代琥珀藝術品,包括立陶宛藝術家霍斯塔斯·塔萊基斯(Horstas Taleikis)、狄奧尼薩斯·瓦卡利斯(Dionyzas Varkalis)、喬納斯·烏爾博納斯(Jonas Urbonas)等人的作品。[12]
-
博物館內部
-
在博物館展出的巨大琥珀展品之一,被稱呼為太陽石或琥珀太陽
-
博物館展出的琥珀飾品
-
2009年立陶宛郵票上的帕蘭加琥珀博物館
-
2009年立陶宛郵票上的太陽石
Remove ads
植物園

博物館周圍的花園佔地約100公頃。[3]是由法國景觀設計師兼植物學家愛德華·安德烈與其子勒內·愛德華·安德烈(René Édouard André)設計,並由比利時園藝家巴森·德·庫隆(Buyssen de Coulon)協助完成。[3][13]歷史學家推估植物園落成時有500多種喬木和灌木,其中一些源自柏林的花園,現在植物園有約250種進口植物和370種本地植物;其中24種被列入立陶宛1992年公佈的瀕危物種名單。歐洲赤松和歐洲雲杉因為適合在沙質和泥炭土壤中生長,因此數量較多。[3]
該公園設有玫瑰園、溫室、圓形大廳、蛇女王埃格勒雕像、納粹大屠殺紀念館、池塘和涼亭。每當夏季時這邊會舉辦音樂會和慶典。附近有一個古老樹木叢生的沙丘,被稱為碧露蒂山(Birutės kalnas),上面有一座建於1869年的聖喬治小教堂。[14]。傳說這個沙丘是立陶宛大公科斯圖提斯與他的妻子碧露蒂相遇之處,後者為一位多神教女祭司,於1382年被埋葬於此,從那時起這邊一直是一個朝聖地點。[1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