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迪亞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迪亞龍屬(屬名:Padillasaurus)是巨龍形類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化石發現於哥倫比亞早白堊世(巴列姆階)帕哈層,模式種兼唯一種萊瓦帕迪亞龍(Padillasaurus leivaensis)所知於部分單個中軸骨。最初描述成腕龍科時,曾被視為首個經過描述及命名的南美腕龍科,在這之前,該大陸上唯一已知的腕龍科材料皆非常零散且來自侏羅紀,[1]然而,近期一項研究發現它是種基幹多孔椎龍類。[2]
Remove ads
發現
帕迪亞龍化石由當地農民於20世紀90年代在萊瓦鎮東北里考爾特的一個石灰岩結核中發現。確切發現地尚不清楚,但該化石所在的岩石基質中含有菊石化石,現已歸入盔形格氏菊石(Gerharditia galeatoides)及弛菊石未定種,表明其產自約1.3億年前巴列姆階晚期的中帕哈層。該化石由軀幹、骶骨及尾部椎骨組成,被認為來自同一個體,目前為該屬的正模標本,編號是JACVM 0001,包括一節後段背椎、最後兩節骶椎和前八節尾椎(人字骨缺失),其中骶椎被確定為第四及第五節椎骨。該化石由農民捐贈成為蒙基社區行動委員會(Junta de Acción Comunal de la Vereda de Monquirá)博物館的藏品。帕迪亞龍由何塞·卡巴利多(José L. Carballido)、迪亞哥·保羅(Diego Pol)、瑪麗·帕拉·羅格(Mary L. Parra Ruge)、聖·帕迪亞·博納(Santiago Padilla Bernal)、瑪麗亞·帕拉莫-豐塞卡(María E. Páramo-Fonseca)和費爾南多·埃塔約-塞納(Fernando Etayo-Serna)於2015年描述並命名,屬名致敬哥倫比亞萊瓦鎮古生物研究中心(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Paleontológicas)的創始人卡洛斯·伯納多·帕迪亞(Carlos Bernardo Padilla),種名取自正模標本發現地附近的萊瓦鎮。[1]作者認為,帕迪亞龍是南美白堊紀腕龍科的第一個記錄,而該時期以前的發現僅分布於北美。雖然已知侏羅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可能存在零散腕龍科殘骸,[3]但帕迪亞龍是第一個正式命名的南美腕龍科成員,也是岡瓦納古陸最新發現的腕龍科。[1]
Remove ads
描述
帕迪亞龍是種中型巨龍形類。由於僅發現少量遺骸,所以很難確定它的體型,但有可能長16至18米(52至59英尺)、重約10 t(9.8 long ton;11 short ton)。[4]
本屬可根據尾椎略向兩側擴張且擁有分叉側突區別於其它巨龍形類。該物種擁有典型的原始巨龍形類特徵:椎骨呈後凹形(即前端突出、後端凹陷),邊緣有大型雙凹形氣腔化突起連接至由數個空腔組成的椎體中空內部;神經棘在後突和椎體之間有一層額外的椎板;前段尾椎從前到後變平或輕微變凹,反之亦然;神經弓的位置相對靠前;關節面和椎體突起之間有很長的嵴;側突後向傾斜,下端突出;尾椎高度等於其寬度的一半。[1]
種系發生學
帕迪亞龍最初根據骨骼形態而歸入腕龍科。骶椎擁有空腔,但未與椎骨中空內部連接,因此沒有真正的側凹,該特徵將其與腕龍科聯繫起來。分支系統學分析無法確定帕迪亞龍與其它屬的確切關係,但發現帕迪亞龍、阿比杜斯龍、腕龍和長頸巨龍等基群形成多分支,而雪松龍和毒癮龍偶然被恢復為姐妹群。與北美白堊紀腕龍科略微前傾尾椎棘突,帕迪亞龍的尾椎棘突向後傾斜。[1]
腕龍科 Brachiosauridae |
| |||||||||||||||||||||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