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帖木兒象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帖木兒象棋(Tamerlane chess、Shatranj Kamil、Shatranj Al-Kabir),是帖木兒時期出現於古波斯的波斯象棋變體[1]。
棋盤與棋子
- 11x10方格的棋盤。每方次底橫行右側有一凸出的棋格,稱為堡壘。
- 棋子兵種共11種,每方各28枚,分別為:國王1枚、將軍1枚、大臣1枚、長頸鹿兩枚、警衛2枚、馬2枚、車2枚、大象2枚、駱駝2枚、洞屋2枚、兵11枚。每個兵均有其隸屬的棋子,由左至右依序為:兵的兵、洞屋的兵、駱駝的兵、大象的兵、將軍的兵、國王的兵、大臣的兵、長頸鹿的兵、警衛的兵、馬的兵、車的兵。

規則
- 當兵走至最底行時升變成其所隸屬的棋子。例如大象的兵升變成為大象、長頸鹿的兵升變成為長頸鹿,依此類推;國王的兵升變成為王子,雖然名稱不同但走法與國王完全相同,且能充當國王的角色。兵的兵則有更複雜的升變規則。
- 兵的兵須經歷多個非常複雜的步驟才能升變:
- 當第一次到逹最底行時,不直接升變,而待在該處。
- 在接下來的任何一個時機,它可以隨意移到棋盤上一個能攻擊敵方棋子的格子,並繼續旅程。
- 當第二次到達最底行時,同樣不直接升變,繼續待在該處。
- 在接下來的任何一個時機,它可以隨意移到到王的兵的初始位置,並繼續旅程。
- 當兵的兵第三次到達底線時,升變成為親王。親王的移動方式如同國王,也充當國王的角色。
若一方擁有王子或親王,當國王被吃時還不算戰敗,王子或親王將充當國王的角色繼續戰鬥。因此一方理論上最多能同時擁有三個王,即國王、王子和親王,擁有多名王的一方要被吃掉全部的王才會戰敗。
棋盤上兩個凸出的格子為堡壘。除了國王以外任何棋子皆不能進入堡壘;國王亦不能進入自己的堡壘,只可進入敵方的堡壘。當一方國王第一次佔領堡壘時可決定和局,或者可以移出堡壘再繼續棋局;而當第二次佔領堡壘時則自動和局。若有多王同時在場時,可佔領堡壘的地位順序為國王、王子、親王。此外親王是唯一可以進入己方堡壘的棋子,此舉可以讓敵方無法利用堡壘和局。
率先將敵方的最後存在的王吃掉者獲勝,沒有逼和,困斃敵方也算勝利。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