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蓆橋
接山镇一处古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蓆橋是一座聯拱石橋,位於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蓆橋村村南的匯河故道上,因傳說宋真宗過橋時以草蓆鋪墊而得名[1]。該橋現為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光緒年間的《東平州志》稱蓆橋的始建於宋代。公元1008年,宋真宗東封泰山經過此處,據傳宋真宗經過此橋時以草蓆鋪墊,蓆橋因此得名[2][3]。金代大定年間、明嘉靖年間蓆橋曾獲重修[4]。1921年、1934年蓆橋曾兩次被維修。20世紀50年代後,山東省交通廳又對蓆橋進行數次維修加固。
1967年,泰東公路改道至原道路以北,不再通過古蓆橋,此後蓆橋僅作當地村民通行之用。同時,當地政府在新的泰東公路上新建一座石拱橋,也稱蓆橋。新建的蓆橋位於蓆橋村西北,長89米,橫跨裁彎取直之後的匯河河道。[5]
形制及附近文物
蓆橋為石質聯拱橋,總長約107米,其中主橋長21.7米,主橋東、西各有一段引橋,分別長25米和58米。橋高3.25米,橋面寬5.6米,以石板鋪成。有三個孔,直徑7米。橋上原有石刻龍像,文化大革命期間,石刻龍像被砸毀。蓆橋橋身則基本保持完整。[8]:522-523
相關傳說
傳說宋真宗東封泰山途徑匯河時,聽從黑龍(禿尾巴老李)所化的當地老翁建議,以葦蓆作橋,黑龍背負蓆橋承載宋真宗車輦渡河,蓆橋之名由此而來[10]:358-362[9]:159-160[11]。相關傳說已經列入東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
圖集
-
蓆橋文物保護單位碑正面
-
蓆橋文物保護單位碑背面
-
蓆橋橋身
-
蓆橋橋面
-
御道蓆橋碑記
-
龍頭
-
龍王廟,位於蓆橋東
-
乾隆年間的重修龍王廟碑記
-
1966年修建的蓆橋新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