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幽州 (九州)
上古九州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起源
先秦以來
幽州的中心是薊城(今北京城區西南,即薊縣)。上古稱為「薊」,薊國的國都;春秋中期,燕國滅薊國,遷都於此,改名為「燕京」。《周禮·職方》記載,「東北曰幽州」,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與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全境地域。其南面是面積縮小的冀州(河北省南部),西面是并州(山西省),北面和東面則是接壤外族地區如匈奴、夫餘和朝鮮。
漢朝至西晉期間於幽州地域設有幽州刺史部,以春秋戰國的燕國國都薊縣(今北京市範圍)為治所。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幽州的名稱、治所、範圍時有變化(隋煬帝時叫涿郡、唐天寶年間叫范陽郡),但位置基本不變。唐朝時,幽州土貢:綾、綿、絹、角弓、人、栗。戶六萬七千二百四十三,口三十七萬一千三百一十二。下領九縣:薊縣、幽都縣、廣平縣、潞縣、武清縣、永清縣、安次縣、良鄉縣、昌平縣。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後晉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為了打敗後唐,把燕雲十六州讓給契丹。後來宋太宗率軍北伐時,它的名字仍叫「幽州」。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幽州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後又改號燕京。 幽州這一名稱不再被使用。
此後朝代更替,它陸續又叫過「中都大興府」(金朝)、「大都路(即元大都或汗八里)」(元朝)、「北平府」(明初)、「北京順天府」(明朝、清朝)、「京兆地方」(中華民國初年)、「北平市」(中華民國)、「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