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告周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告周刊
Remove ads

《廣告周刊》(Adweek)是一本美國廣告行業的周刊,於1979年首次出版。[1]《廣告周刊》主要涵蓋市場行銷創意、客戶與代理商關係,以及支持全球營銷生態系統的媒體、技術與平台。在此期間,該雜誌記錄了多次技術變革,包括有線電視的興起、基於佣金的代理費用模式的轉變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

快速預覽 廣告周刊, 英文名 ...

作為第二大廣告行業出版物 ,[2]《廣告周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廣告時代​(英語》。[3]《廣告周刊》還運營著博客,該博客由媒體廣場的資產構建而成。

相關出版物包括《品牌周刊​(英語》、《廣告周刊》的《技術營銷》(Technology Marketing,ISSN 1536-2272)以及《營銷周刊》(Marketing Week,ISSN 0892-8274)。[4]

2018年,該公司舉辦了首屆《品牌周刊​(英語》活動,[5]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峰會,於2018年9月23日至25日在加州棕櫚泉舉行。此後的峰會均在邁阿密舉辦。《品牌周刊​(英語》此前是一本每周出版的美國營銷行業刊物,出版時間為1986年至2011年4月。[6]

Remove ads

歷史

1990年,出版《波士頓環球報》的附屬出版公司有限公司同意收購 A/S/M傳播有限公司 80%的普通股股份,後者是《廣告周刊》的出版公司。[7]該雜誌在1990年代趨於穩定。[8]

2008年4月,擔任《廣告周刊》編輯十年的艾莉森·法希(Alison Fahey)被提拔為出版人兼編輯總監。接替她擔任編輯的是邁克·查普曼(Mike Chapman),他曾任職為經濟學家情報部門​(英語和電子營銷師。[9]

2020年6月2日,總部位於洛杉磯的投資公司苜蓿從加拿大私募股權公司貝林傑資本手中收購了《廣告周刊》,而貝林傑資本公司曾於2016年7月收購該雜誌。[10] [11]

2023年7月26日,威爾·李(Will Lee)被宣布為《廣告周刊》的執行長

2023年11月30日,佐伊·魯德曼(Zoë Ruderman)被宣布為首席內容官,德魯·舒特(Drew Schutte)被任命為首席營收官。[12]

Remove ads

網絡博客

2015年1月15日,在母公司美迪比斯特羅被普羅米修斯環球傳媒收購後,《廣告周刊》成立了「廣告周刊博客網絡」——由多個專注於大眾媒體行業不同方面的B2B博客組成。其中包括:廣告間諜,聚焦廣告新聞;電視新聞者,專注有線電視、廣播電視及流媒體新聞;電視間諜,關注地方電視新聞;華盛頓新聞魚缸,聚焦政治與媒體;紐約新聞魚缸,關注紐約市媒體;書艙貓,專注圖書出版;失落的遙控器,關注社交電視;公關新聞者,專注公共關係領域;社交時代,報道社交媒體平台。

其中最知名的博客是:電視新聞者,專注於美國新聞媒體廣播行業。該博客最初由陶森大學學生布萊恩·斯特爾特於2004年1月創立,起初名為有線新聞者。斯特爾特一直維護該博客,直到2007年7月加入《紐約時報》擔任媒體記者。[13]MSNBC 製片人克里斯·阿里恩斯(Chris Ariens)於2007年接任編輯一職,目前擔任《廣告周刊》的高級副總裁兼編輯總監。電視新聞者在廣播行業內擁有很高的閱讀率。《紐約時報》曾評價該博客「被網絡總裁、媒體高管、製作人和宣傳人員奉為行業每日快訊的聖經」。[14]當時擔任 NBC 晚間新聞主播的布萊恩•威廉士將該博客稱為「最接近新聞廣播行業聖經的存在」。CNN邁爾斯 奧布萊恩​(英語表示,該博客「讓我感覺自己正置身於一個所有人都了解我行業動態的雞尾酒會中」。MSNBC 的丹·艾布拉姆斯(Dan Abrams)和 CNN 的傑夫·格林菲爾德(Jeff Greenfield)都稱讚該博客善於區分事實虛構

廣告周刊獎項

Remove ads

獎項

每年,《廣告周刊》通過頒發多個不同獎項來表彰市場行銷媒體行業的公司和個人,獎項包括《廣告周刊50》[15]、品牌天才獎、創意100、年度代理商、年度媒體計劃[16]和市場先鋒獎。[17][18]

《廣告周刊》媒體全明星自1985年起舉行,表彰以下類別的個人:年度執行官、新星和全明星[19]

另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