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底比斯聖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底比斯聖隊(古希臘語 Ιερός Λόχος , hieròs lókhos)是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一支精銳部隊,共300人,由150對「古希臘少年愛」伴侶組成。這支部隊是前4世紀底比斯軍隊的精英。底比斯將領高吉達斯英語Gorgidas於前378年組織了這支部隊。聖隊在留克特拉戰役中起了關鍵作用。於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被由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騎兵隊全部殲滅。

快速預覽 底比斯聖隊, 存在時期 ...

歷史

Thumb
底比斯聖隊墓地的獅子像

底比斯聖隊來自古希臘邦國之一的底比斯。當時希臘主要由雅典,斯巴達,底比斯三大邦國控制。斯巴達的日益強大導致其與底比斯的關係惡化。底比斯聖隊最初是由底比斯的軍隊中選出,安排在軍隊的前列作衝鋒之用。公元前4世紀,希臘城邦的權力平衡發生劇變。底比斯崛起為主導者,短暫取代了雅典與斯巴達成為希臘霸主。這段歷史被稱為「底比斯霸權」(Theban Hegemony),然而它的壽命極短,過度依賴軍事天才伊巴密濃達,導致其死後無人接續領導,最終使霸權迅速瓦解。。

前379年,崛起的將軍伊巴密濃達為充分發揮這支部隊的戰鬥能力,將其由原來與普通士兵的混編中獨立出來,實際上成了底比斯的特種部隊。

前371年,底比斯在「國王和平」(King’s Peace)會議上展現出強硬且咄咄逼人的姿態。這些行為觸怒了雅典,使底比斯失去了這位重要盟友的支持,同時也失去了其在第二次雅典同盟中的地位。最終爆發與斯巴達人的留克特拉戰役,戰役中伊巴密濃達巧妙使用斜線陣型戰術(oblique order),趁著斯巴達軍改變陣列方向而陣形不穩之時,衝入敵陣。戰役中斯巴達的國王克勒姆布羅托一世戰死,極大挫傷了敵人的銳氣,對此戰中底比斯聖隊的勝利功勞極大。這場勝利象徵著斯巴達長期霸權的終結,底比斯正式登上希臘主宰之位。

前362年,發動了曼蒂尼亞戰役(Battle of Mantinea)。儘管底比斯未在此役中遭遇明確敗績,但伊巴密濃達在戰中戰死,這場失去靈魂人物的勝利實為戰略性挫敗。隨著他的死,底比斯無力維持戰略整合與領導核心,其霸權地位隨之崩潰。

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腓力二世利用自軍右翼部隊的佯退吸引雅典軍團前進,然後其子亞歷山大率騎兵趁機突入雅典方陣右側的缺口,使其崩潰,亞歷山大再率騎兵繞到底比斯軍後面,將底比斯聖隊徹底殲滅。傳說陣亡的聖隊均以兩兩相倚的姿態戰死,無一背棄戰友與愛侶,腓力二世看到死亡的底比斯聖隊戰士,慨嘆「無論是誰,只要懷疑這些人的壯烈行為或者經歷是卑劣的,都應該被毀滅」(Perish any man who suspects that these men either did or suffered anything unseemly.),並吩咐部下妥善埋葬。底比斯聖隊的墓地樹立了一座獅子雕像,以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跡。[1][2]

Remove ads

編制

底比斯聖隊共300人,由150對少年愛伴侶組成。士兵從底比斯的各個軍團裡面挑選出來的,並需符合數個標準:「少年愛」關係、戰鬥力強悍。[1]

遺蹟發掘

考古學家在1890年發現底比斯聖隊的墓葬。其墳墓中只有254副骸骨,同時也發現紀念物獅子像。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