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茶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茶菌
Remove ads

紅茶菌,又名紅茶菇茶菇康普茶(Kombucha),因普遍在加糖的紅茶中培養而得名。紅茶菌不是單一的菌種,更不是菇類,經由分析其為酵母屬醋桿菌屬乳桿菌屬的共生物,其中以醋酸菌的含量最多。這種共生物英文稱爲SCOBY[1],代表的是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這些菌利用茶湯中的糖分及紅茶的單寧酸作為養分產生酒精醋酸,顯微鏡下可看見桿狀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顆粒狀的酵母菌附著在一層薄膜上,若培養得宜會看見薄膜漸漸形成大朵菇狀的「茶菇」。紅茶菌飲料味道微酸,和發酵乳一樣是一種活菌飲品。[2]但這種飲品的功效曾被嚴重誇大,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大陸,紅茶菌就曾被吹捧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3]

Thumb
在培養的紅茶菌
Thumb
在水果茶中培養出的茶菌

歷史

紅茶菌的起源不明。目前在全球各地流行的紅茶菌取自高加索地區,在1971年被帶至日本後因媒體宣傳其健康功效而引起流行,並傳到世界各地。至於它在高加索地區之前的起源,則未有統一見解。一般認為源自中國。由於主要原料糖和茶葉都是在唐朝之後才出現於中國,且在中國古文獻中皆無記載,因此一般認為此飲料是近代的發明。1852年東歐已有用酸茶酒治消化不良的文獻紀錄,因此若是由中國傳至歐洲,應該發生在19世記以前。中國對紅茶菌的最早的文字描述是一篇1951年的文章,當時稱為「海寶」,是一種腸胃藥,文中並稱在二戰期間聽過香港有這種藥。然而海寶在中國並未流行,直到1978-1981年才出現一波風潮,該風潮由日本傳入,後因雜菌汙染產生致癌物麴酸的報導而結束。[4]

其西方名稱kombucha的詞源也不明確,一說源自日語「紅茶菇」(kōcha kinoko)的錯誤發音。可以確定的是它和日語發音相同的「昆布茶」沒有任何關係[5]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錦樹回憶:台灣於60年代曾經流行過發酵茶,當時稱為「紅茶菇」,一般家庭自製飲用,未有專業販售,後因不利報導而斂。[5]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