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廖建裕(印尼語:Leo Suryadinata,1941年2月21日—[1]),筆名谷衣,印度尼西亞(印尼)華裔學者,以研究東南亞社會(特別是印尼華人社群)和中國—印尼關係聞名。
生平
廖建裕在1941年生於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有五名兄弟、兩名姐妹;父親是建材廠的東主。他在高中時期就開始撰寫論文,講述印尼和中國的語言文學。他在1958年前往新加坡定居,並於翌年入讀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後來轉修歷史系)。在南大就讀期間,他一方面在《星洲日報》、《南洋商報》等報刊寫作,另一方面也撰書介紹馬來亞文學和印尼文學。他在1962年畢業,獲頒文學士學位。然後,他在1962年轉到印度尼西亞大學,主修印尼歷史,至1965年畢業,獲頒碩士學位,期間廖建裕開始對印尼華人社群產生興趣,並在畢業論文講述印尼土生華人開辦的報刊和20世紀初印尼民族主義運動的關係。[2][3]
從印度尼西亞大學畢業之後,廖建裕先到澳洲蒙納士大學研究東南亞史,於1970年獲頒碩士學位,再到美國俄亥俄大學研究印尼華人社群,並於1972年在同一所大學獲頒碩士學位。他在1973年到華盛頓美利堅大學修讀博士課程,至1975年畢業[2]。他在考獲博士學位之後回到新加坡,自1976年起任職東南亞研究所,之後在1982年轉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政治學高級講師。他在1994年升任助理教授,至2000年升任教授。2002年離開新加坡國大以後重返東南亞研究所,並於2005年就任新加坡華裔館館長[2][3],至8年後卸任。現為東南亞研究所資深訪問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兼任教授[4]。
獎項
- 民族建設獎(Nabil Award, 2008年)[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