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效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林效應(英語:Flynn effect)指智商測試的結果逐年增加的現象。

弗林效應是以詹姆斯·弗林英語James Flynn (academic)命名的。最早提出這現象的人是理察·林恩英語Richard Lynn。在1982年的一期《自然》內,他提出美國智力測驗的成績越來越好。弗林在1984年和1987年指出,這個現象具長期性、明顯、在不少已開發國家也有。[1][2]但據挪威研究人員的研究,從1975年出生的挪威男子,IQ得分下降。[3]

可能原因

  • 生物學因素:
  • 社會學因素:
    • 較多人得到教育[5]
    • 社會複雜度提高:當社會更複雜,人們接受的刺激較多。[6]
  • 人們更熟習選擇題[7]
  • 如果受試者曾經做過類似的題目,第二次得的分數平均會高5或6點。不過,這個因素影響的程度始終是有上限的。[5]
  • 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圖形使用者界面普及,人們在操作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過程中,更熟悉智商測驗的部分題目。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