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

乌拉圭戏剧家、记者、政治人物(1875—191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洛伦西奥·桑切斯
Remove ads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西班牙語:Florencio Sánchez;1875年1月17日—1910年11月7日),烏拉圭政治人物、戲劇作家、記者。生於烏拉圭蒙特維多,長期僑居阿根廷,擔任過多家報社的記者,亦在阿國發表了包括《我的博士兒子西班牙語M'hijo el dotor》在內的大部分戲劇作品,後卒於義大利

快速預覽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Florencio Sánchez, 出生 ...

在文學領域,桑切斯是拉丁美洲近現代戲劇的代表作家,也是「烏拉圭900一代西班牙語Generación del 900」的主要成員之一。其戲劇多反映拉丁美洲社會生活現實,著有《我的博士兒子》、《外國姑娘》等戲劇作品,並被譽為「拉丁美洲的易卜生」。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涯

1875年1月17日,弗洛倫西奧·桑切斯出生於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是家中十三個孩子中的長子,其父母分別是奧萊加里奧·桑切斯(Olegario Sánchez)和霍維塔·穆桑特(Jovita Musante),兩人於1873年結婚[1]。在他出生後不久,桑切斯全家便從首都遷到了國境東隅的三十三人城,1882年,其家族又遷到了米納斯,他也在米納斯接受了基礎教育[2]。1890年,在叔父的介紹下,桑切斯進入米納斯市公所的經濟行政委員會工作,1891年7月,桑切斯轉為一名記者,在《人民之聲》(La Voz del Pueblo)報社任職,他以「傑克」的筆名在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說和第一部劇本,其本人也曾在1891年與一個劇團合作演出,但在1892年,他便因為在報刊上批判經濟行政委員會的官僚而遭報社解僱[3][4]

被《人民之聲》報社解僱後,桑切斯來到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新成立的首府拉布拉他的統計與人體測量辦公室(Oficina de Estadística y Antropometría)擔任臨時工,負責幫助當局採集犯人的指紋,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犯罪問題有了一定的認知,而桑切斯也將自己在該辦公室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自己的社會問題戲劇中[3]。1894年,阿根廷政府關閉了該辦公室,桑切斯只好回到烏拉圭,先後在《世紀報西班牙語El Siglo (Uruguay)》、《公理報西班牙語La Razón (Uruguay)》擔任編輯,主要撰寫犯罪報道、專題報道和短篇小說[3][5]。1896年,代表大地主階級的白黨與代表城市中產階級的紅黨因政見不合爆發衝突英語Revolution of 1897,桑切斯加入了白黨領袖阿帕里西奧·薩拉維亞英語Aparicio Saravia的部隊,並透過自創的《戰鬥報》(El Combate)試圖鼓舞士氣,但未能起到效果,出於對高地酋統治的不滿,他最終退出了戰爭,思想轉向無政府主義[4]:586-587[6],但他也因此遭到薩拉維亞支持者的嘲諷,後者還將其貶稱為「懶漢」(Un Flojo),對其百般打壓[7]

Remove ads

步入劇壇

1897年,桑切斯回到蒙特維多,繼續為《世紀報》、《公理報》工作,亦加入了烏拉圭首都的「國際社會學研究中心」(Centro Internacional de Estudios Sociales),在那裡上演了他的第一部戲劇《盜賊!》(¡Ladrones![7][8],1898年,桑切斯被阿根廷《共和報》主編利桑德羅·德拉托雷任命為羅薩里奧記者站的編輯秘書[3],期間他曾回到烏拉圭,直到1902年才返回阿根廷,當時,德裔埃米利奧·席夫納(Emilio Schiffner)接管了報社,當年6月,桑切斯因為主持報社編輯罷工被新老闆解僱,不久後,他創作了另一部獨幕劇《老實人》(La gente honesta)諷刺了席夫納,在席夫納的要求下,當局下令劇院禁演這部戲劇,隨後爆發了騷亂,桑切斯本人也因擾亂治安被警方拘捕[4]:587[9]。儘管如此,桑切斯還是於當年10月2日在羅薩里奧的喜劇劇院首演了由《盜賊!》改編的《報童》(Canillita),並藉此取得了成功[10]

在《報童》成功上演後,桑切斯離開羅薩里奧,並與好友亞歷杭卓‧麥茲西班牙語Alejandro Maiz在鄉間休養了一個月,這段經歷啟發了他創作第一部重要作品《我的博士兒子》,1902年年末,桑切斯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在一家咖啡廳撰寫《我的博士兒子西班牙語M'hijo el dotor》的劇本[3],這部作品於翌年8月13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喜劇劇院首演,其後連續演出38晚,創下了當時新興國家劇院的紀錄[11],又於10月14日在烏拉圭索利斯劇院西班牙語Teatro Solís上演,總統荷西·巴特列-奧多涅斯也觀看了這部戲劇並給予了肯定[12]:107-108

後期與逝世

Thumb
1921年,桑切斯的遺骸被運回烏拉圭

在《我的博士兒子西班牙語M'hijo el dotor》取得成功後,桑切斯的創作生涯進入了黃金期,先後創作了《外國姑娘》、《每況愈下西班牙語Barranca abajo (obra de teatro)》、《窮人》(La pobre gente)、《家庭裏西班牙語En familia (obra de teatro)》、《我們的孩子》(Nuestros hijos)、《健康的權利西班牙語Los derechos de la salud》等劇作[13]:49,他的作品也受到波德斯塔兄弟西班牙語Hermanos Podestá等知名劇作家的重視,後者曾經表演桑切斯多部作品,還復排了《我的博士兒子》。桑切斯本人更在1903年9月25日與交往五年的阿根廷女友卡塔莉娜·拉文托斯(Catalina Raventós)結婚[3][14]。他的作品被翻譯成義大利文,隨著創作事業的壯大,桑切斯也於1907年在蒙特維多規劃一趟前往歐洲的行程,以激發世界對其戲劇作品的認可[12]:115。作為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桑切斯在創作劇本的同時,繼續為《世紀報》、《公理報》等供稿,還多次參與阿根廷的罷工[3],其中也包括1909年5月由阿根廷地方工會聯盟英語Argentine Regional Workers' Federation發起的總罷工英語Red Week (Argentina),後者在聯邦警察總長拉蒙·洛倫索·法爾肯西班牙語Ramón Lorenzo Falcón指揮下遭到了鎮壓,在罷工結束後,桑切斯成為無政府主義者喉舌《抗議報西班牙語La Protesta》的總編,透過私下分發刊物,支援阿根廷的工人運動[7]

雖然桑切斯在戲劇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卻繼續過著波西米亞式的貧困生活,飲食極少,酗酒過度[15]:593,長期撰稿、創作劇本及戲劇排練更令他時常感到疲憊不堪,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為此,他也曾到堂弟華金·桑切斯的牧場休養,不過健康狀況並沒有顯著好轉[16]

1909年9月25日,烏拉圭總統克勞迪歐·威利曼任命桑切斯為官方專員,他獲得了一筆小額補貼,代表烏拉圭政府前往義大利參加了羅馬藝術博覽會,當年10月13日,他抵達熱那亞,但卻患上了肺結核,最終於1910年11月7日凌晨3點在米蘭的「命運之神」慈善醫院逝世。1921年1月21日,烏拉圭政府將他的遺體運回蒙特維多,並安葬在蒙特維多中央公墓西班牙語Cementerio Central de Montevideo的先賢祠內[4]:587[17]。桑切斯與妻子卡塔莉娜·拉文托斯沒有生育子女,在丈夫逝世後,拉文托斯終身守寡,直到1955年逝世[18]

Remove ads

作品

Thumb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的戲劇作品《馬塔·格魯尼》的封面

19世紀中後期,以彭巴草原住民高卓人的生活軌跡為主題的高卓戲劇在阿根廷的出現帶動了烏拉圭民族戲劇的誕生,當時,出生於烏拉圭的演員荷西·波德斯塔西班牙語José Podestá將作家愛德華多·古鐵雷斯西班牙語Eduardo Gutiérrez的小說《胡安·莫雷拉》改編成高卓啞劇並出演,該劇的成功也帶動了高卓戲劇的創作,令其逐漸成為反映在地社會問題的有力支柱[19]。弗洛倫西奧·桑切斯也在繼承高卓戲劇傳統的基礎上,結合阿根廷、烏拉圭兩國的社會現實加以創新,學習了易卜生格哈特·霍普特曼等歐洲戲劇作家的創作風格,創作出了更具社會、時代意義的戲劇[20][15]:594-595。總體上,桑切斯的作品具有戲劇性強,人物的刻畫精準,風格精準、優美、生動的特點,多體現了自己對即將被近現代工業文明摧毀的高卓鄉村的詩意情感、對社會正義的宣傳以及善良的最終勝利。主角多為倡導良知與道德的人士、改革者,也是現代不公正體制的受害者[15]:594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的代表作有《我的博士兒子西班牙語M'hijo el dotor》、《報童》、《外國姑娘》(La Gringa)等,《我的博士兒子》講述了烏拉圭鄉村地區一位名叫奧萊加里奧(Don Olegario)的高卓人老莊園主與其在蒙特維多求學、深受近現代文明洗禮的兒子胡利奧二人因生活習慣及思想理念不合爆發的一系列衝突,胡利奧回家後與莊園主的養女赫蘇莎(Jesusa)相愛,卻捨棄身懷六甲的赫蘇莎離去,引起了奧萊加里奧的不滿,劇情以胡利奧與父親奧萊加里奧的和解、以及胡利奧與赫蘇莎產生真愛並成婚而告終,其反映了近代烏拉圭社會中封建宗法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兩種人生觀的衝突[13]:49-51[21]:601-603,該作品也被視為拉丁美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戲劇作品[22]。《報童》講述了一位報童的艱苦生活,該劇的成功演出也讓原本用於形容童工纖細雙腿的「Canillita」在拉布拉他河西班牙語中被賦予了「報童」的新含義[23]。《外國姑娘》則講述了一位債台高築的老高卓人坎塔利西奧(Cantalicio)為了維持晚年生活,不得不將地產賣給義大利裔移民,同時同意兒子普羅斯佩羅(Próspero)與移民之女維多利亞結婚的故事,其亦體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彭巴草原的封建家道、莊園秩序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勢力的衝擊下逐漸瓦解的現實[13]:49[24]

桑切斯後期的作品多以城市生活為題材,《窮人》、《家庭裏》、《我們的孩子》、《健康的權利》等,其中,《我們的孩子》於1907年首演,其講述了該國社會中虛偽的道德標準,以及憑藉正直的品格和親情直面所有偏見的可能性[25],刻畫了一個關注女性性行為、生育和母性在當代社會體系中的地位,以及非婚生子女、單親母親自殺、殺嬰、青少年犯罪問題的進步男性角色迪亞斯,其引起了烏拉圭社會的巨大反響,以至於最終推動了該國議會透過立法改善非婚生子女的社會地位[26][27]

Remove ads

評價與影響

Thumb
烏拉圭派桑杜的弗洛倫西奧·桑切斯劇院

弗洛倫西奧·桑切斯對20世紀的烏拉圭作家如埃內斯托·埃雷拉西班牙語Ernesto Herrera費爾南·席爾瓦·巴爾德斯西班牙語Fernán Silva Valdés亞曼杜·羅德里奎茲西班牙語Yamandú Rodríguez等有著重要影響,他們的劇作或多或少地繼承了桑切斯的高卓戲劇、現實主義色彩[26]。桑切斯的戲劇價值也受到了現代烏拉圭、阿根廷兩國政府的肯定,他逝世的日子11月7日被阿根廷政府定為「報童日」(Día del Canillita),以紀念他透過戲劇《報童》推廣報童形象,令其在阿根廷新聞界和流行文化界發揚光大的貢獻[28],烏拉圭則有多座以他命名的劇院[29]戲劇獎項西班牙語Premio Florencio[30],該國科洛尼亞省還有一座以他命名的城市西班牙語Florencio Sánchez (ciudad),成立於1929年[31]

雖然作品缺乏謹慎、完美性,但歐美戲劇評論家總體還是對桑切斯給予了高度評價,將其譽為「拉丁美洲的易卜生」(El Ibsen criollo[32]。在智利,評論家阿圖羅·托雷斯-里奧塞科西班牙語Arturo Torres Rioseco認為桑切斯代表了拉丁美洲民族主義文學/戲劇的巔峰,惋惜他的早逝,亦將其與易卜生相提並論,認為其與易卜生一道,能夠巧妙地將當代心理學融入戲劇作品,卻又不至於使其變得過於複雜或神秘化[15]:594-595。美國學者瓊·佛朗哥英語Jean Franco在《獨立後的西語美洲文學》(Spanish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Independence)則將桑切斯與阿根廷劇作家羅貝托·派羅西班牙語Roberto Payró相提並論,認為他們將自然主義戲劇引入了拉布拉他河地區,是阿根廷、烏拉圭近代戲劇的奠基人[33]。曾將桑切斯作品翻譯成中文的中國翻譯家吳健恆也對其評價頗高,稱其為西班牙語美洲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以及西班牙語美洲唯一重要的劇作家[13]:4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