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際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際亮(1799年—1843年),字亨甫,號松寥山人,別名婁光堂[1],福建建寧人。
清嘉慶四年(1799年)出生,父母早逝,「三族無仕宦者,亦無富人。」[2],由繼母養成。十六歲中秀才,兩度就讀於福州鰲峰書院。山長陳壽祺很器重他,稱其詩「足以雄視天下」,性好遊歷交往,「交遍天下士,相與夾輔。」[3]
道光三年(1823年),台灣噶瑪蘭通判姚瑩至福州,際亮獻詩,姚瑩贊道:「何李(白)之流也!」道光四年(1824年),督學沈維嶠拔貢試第一,次年赴京朝考不中,與徐寶善、鄭開禧、黃爵滋、湯鵬、潘德輿等友善,凡「言詩者,無不知亨甫矣。」鹽運使曾燠聞際亮之名,請他喝酒,「同座皆名士也」,張際亮竟笑他「不知自愛」,「有負天下望」。曾燠大怒,「毀之於諸貴人,亨甫以是負狂名」。[4]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書兩廣總督盧坤,「明示夷酋,以內地舊制不准彼國之船逗留經年,……嚴則勒兵驅逐,寬則申令責散。」道光十五年(1835年)參加福州鄉試,中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替黃爵滋起草《請嚴塞漏卮培國本》疏稿。[5]道光二十年五月鴉片戰爭爆發後,張際亮堅持抵抗,怒斥侵略者「五月妖氛暗虎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至浙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得悉姚瑩「為英夷愬江南奏劾,」[6]代姚瑩作《獄中辨冤疏》,舊病復發,十月初九日去世。林則徐《哭張亨甫》詩有「修文定寫生平志,猶訴蒼蒼塞漏卮」之句。[7]
Remove ads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