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興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興德(中國朝鮮語:장흥덕,1909年—1939年),朝鮮族,黑龍江省湯原縣人,東北抗日聯軍將領,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二師政治部主任、十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等職[1]:361,2025年8月入選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2]。
生平
1909年[2],張興德出生於清朝黑龍江省興東道湯原縣[1]:361。1928年,他在梧桐河下游福興屯的松東模範學校(崔庸健創辦的三江地區第一所朝鮮族學校[3])高年級班學習[4]:168,與裴敬天(裴成春三弟)、金正國等是模範學校少年先鋒隊的幹部。1930年上半年,三人一起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校團組織領導人,組織反帝反封建活動[4]:173。同年底,他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軍事訓練班,跟隨崔庸健、李雲健學習軍事知識[4]:174。1932年初,他隨中共湯原中心縣委「梧桐河模範學校抗日宣傳隊」在佳木斯等地進行抗日宣傳活動[5]:132。1933年5月,張興德與徐光海等共產黨員在鶴崗煤礦共同指導組建了工會,並在之後的一年間領導工人發動了十餘次罷工[6]:97[7]:337。
1933年12月,夏雲傑在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遭到破壞後重建湯原反日游擊隊,張興德任游擊隊政治部主任和黨支部書記[1]:361。1935年初,夏雲傑與總隊長戴鴻賓在湯原游擊隊內「清理民生團」,許多朝鮮族隊員遭到懷疑,游擊隊參謀長李雲健等人被錯殺。張興德因是夏雲傑的韓語翻譯而沒被懷疑[8]:76-80。1936年1月,湯原反日游擊隊擴編成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張興德任第三團政治部主任[9]:477。同年9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下設7個團和1個保安連、1個留守團。張興德繼續任第三團政治部主任。同年7月至11月,他與徐光海等六軍數十人被送到東北抗日聯軍軍政學校第二期學習[10]:335-336[1]:361[11]:51-58[12]:151-157。
1937年2月,張興德開始擔任抗聯六軍二師政治部主任[13]:293,並以此身份參與了同年6月28日舉行的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擴大會議[14]:184[15]。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第八次常委會議決定抗聯第三、六、九、十一軍分批西征[16]:319。第三、六、十一軍一部在高禹民、徐光海領導下留守在下江地區堅持游擊抵抗[16]:322,張興德也留在下江[17]:150。同年10月,張興德被抗聯總政治部主任張壽籛(李兆麟)調任抗聯十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13]:293[9]:477。1939年6月(一說7月[4]:210),他率領十一軍一師三旅餘部(十團)在黑龍江蘿北縣三間房地區的戰鬥中被打傷手臂,被迫帶領少部分人轉移到蘇聯療傷[18]:485[4]:210。同年秋,張興德傷好後在返回十一軍途中於蘿北縣肇興鎮遭遇敵軍犧牲,時年三十歲[1]:2126-127[19]。
Remove ads
紀念
- 2025年8月,張興德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