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華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華原(?—537年6月2日),名滿,字華原,以字行,代郡人,自稱祖籍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 [1][2],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張華原從小聰明思維敏捷,有器量風度。高歡開設驃騎將軍幕府時,張華原被引薦兼任驃騎法曹參軍,出任平遠將軍、奉車都尉,轉任儀同開府中兵參軍,掌管記,獲賜爵新城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2]。張華原跟隨高歡到信都郡,深深受到高歡的親近優待,高歡每次號令三軍,經常命令張華原宣讀命令。北魏朝廷任命高歡出任丞相,張華原也補任大丞相府屬,仍侍奉高歡左右[3][4]。
宇文泰剛剛占據雍州的時候,高歡想要向他說明叛亂和歸順的利弊,任命張華原出任前將軍、太中大夫[2],與丞相長史侯景、義寧郡太守王基入關去勸說宇文泰。宇文泰暗中有拘留張華原的意圖,對張華原說:「如果您能委屈留下來,當和我共享富貴,不然就會命喪今天。」張華原說:「渤海王是天意降生的,受到上天的指派,因為您占據小小的關右,彼此隔絕,所以渤海王派我來陳述他的意思。您不趁今日改變態度,轉變禍事為福事,竟然威脅我,我只有一死。」宇文泰讚許張華原的明白和正直,允許他東歸,很快後悔了,派人追趕沒能追上[2][5][6]。高歡因為張華原去了很久沒有返回,經常感嘆惋惜,等到聽說張華原回來了,喜形於色。張華原返回後很快升任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丞相長史。沒多久,張華原加號驃騎大將軍[2]。永熙三年(534年),西魏建忠王万俟普撥將要歸附東魏,因為張華原通曉鮮卑語,於是東魏就派張華原前往聯絡,事成後張華原出任特進,進爵為郡公,改封新安郡公[2][7][8]。
張華原屢次升任兗州刺史,他有才幹謀略,通達政體,一到兗州,就廣布耳目,以顯示威嚴,境內大盜和鄰州亡命之徒三百多人都去拜謁張華原表示歸附,張華原都用恩信安撫他們,讓他們回到故鄉。於是百姓感懷而來歸附,賊寇盜患逐漸平息。兗州監獄原來有囚犯一千多人,張華原按照他們的犯罪輕重,隨事決斷髮遣。到了年底,只有數十重罪犯人,張華原說:「三元節要開始了,考慮到你們都被囚禁,今天給你們每人五天假,足夠你們去拜訪親人,到期馬上回來。」犯人們說:「有您如此作為,怎麼忍心背叛您!」犯人都按期回到監獄[9]。之前兗州境內多次猛獸傷人,等到張華原到了兗州,兗州東北七十里的甑山中,忽然有傳說中吃老虎的六駁把猛獸吃了,人們都認為這是張華原感化造成。天平四年五月九日(537年6月2日),張華原在兗州官署中去世,兗州大小無不思念嚎哭,為張華原樹立墓碑建立祠堂,一年四季按時祭祀。天平四年十一月十二日(537年12月29日)葬於鄴城山陵以北,魏孝靜帝元善見詔令贈予使持節、都督恆定幽燕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恆州刺史、司空公、尚書左僕射,諡號恭惠,兒子張宰均繼承爵位[10][11]。
Remove ads
其他
高歡每次向將士們發布命令,常常讓丞相屬張華原宣讀他的旨意,要是面對鮮卑人就說:「漢人百姓是你們的奴隸,男人為你們耕作,婦女為你們紡織,輸送給你們糧食和絹帛,讓你們得到溫飽,你們為什麼還欺侮他們?」要是面對漢族人就說:「鮮卑人是你們的佃客,得到你們十斗糧食,一匹絹,就能替你們攻擊賊寇,讓你們安寧,你們為何還要痛恨他們?」[12]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何德章教授指出,張華原墓誌中自稱是「南陽西鄂人,漢相留侯之苗裔」,《北齊書·循吏傳》中卻稱他是代郡人,從墓誌中「語通書革之國,言辯刻木之鄉」的情況看,張華原確實是土生土長的代人,墓誌中所稱「南陽西鄂」,實際上是此時開始且影響及於後世的張姓偽托地望的慣有伎倆,這在北朝無聞的張姓家族志、傳中頗為常見,如《北齊書》《張保洛傳》:「代人也,自雲本出南陽西鄂」。何德章認為都屬於北族偽托望族和冒認祖先[13]。
家庭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