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曙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曙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七星區。音樂家張曙及其幼女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空襲炸死,葬於涼水井公墓,但其墳墓因工廠建設而遭到毀壞;其後,張曙父女遷葬至桂林七星區,即現時張曙墓的位置。
歷史
張曙是一名音樂家,他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1938年12月16日來到桂林,創作支持抗日的歌曲。同月24日,他在文昌門福旺街一所民居裡死於日軍空襲,遇難時手抱幼女達真(幼女的年齡有爭議,碑文提及她已四歲,一說指她為三歲)[1][2][3]。張曙遇難的經過有爭議,一種說法指他與妻子出現意見不合,一家人吃午飯時響起空襲警報,他與幼女沒有跟隨妻子躲避,結果遭到炸死;另一種說法指,張曙只顧編修自己的作品,即使空襲警報響起仍拒絕與妻子去防空洞暫避,又因為室外大風而把發燒的幼女留在家裡,最終遇難;也有說法認為,張曙一向不習慣躲避日軍空襲,因而留在家中[1][2][3]。
張曙的葬禮由另一位抗日音樂家郭沫若主持及致悼詞,並由同樣從事從事抗日宣傳工作的常任俠介紹生平;葬禮完結後,張曙及其幼女的遺體被合葬至將軍橋涼水井公墓,郭沫若為他題寫碑文[1][4]。及後,涼水井公墓的張曙墓因工廠建設而遭到毀壞,被田漢等人在1942年發現[5]。田漢在抗日戰爭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然關注張曙墓的情況,多次打聽未果,後來在1956年親自找到張曙墓的斷碑;在家屬同意下,張曙和女兒被遷葬至桂林七星區靈劍溪(遷葬的具體年份有爭議,一說1956年,一說1957年)[1][3][6]。1963年10月,郭沫若重新為張曙墓書寫碑文[6]。
Remove ads
外觀
張曙墓坐南朝北,墓外有一面總長11.2米、前寬7.7米、後寬9.5米、高1.2米的裝飾圍牆,台基有兩層[6]。墓呈長方形三層結構,長5米、寬2.78米、通高1.35米,用混凝土建成,表面有紅水泥礫石;墓的前方有一個以白水泥製成的花圈浮雕,後方是高1.76米、寬1.67米的長方形墓碑,墓碑嵌上了白色大理石[6]。
保護
張曙墓在1966年被列入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後在1980年12月獲桂林市文管會維修、並重刻墓碑[6]。2000年7月19日公布為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7]。
2012年5月,有民眾發現張曙墓被用作曬藥,墓碑周圍鋪滿不同藥材;這是由於張曙墓周邊有不少店鋪售賣藥用植物,但附近缺乏用作曬藥的平地,這些商家因而把草藥拿來張曙墓[8]。此舉被批評是不尊重烈士;文物稽查人員的負責人表示,在墓園曬藥是不被允許的,將會在發現情況屬實時教育違規民眾[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