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氏後棱蛇

一种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氏后棱蛇
Remove ads

張氏後棱蛇(學名:Opisthotropis hungtai),一種分布於中國廣東西部和廣西東南部等地區的爬行動物,隸屬於水游蛇科後棱蛇屬模式產地為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本種最初被記錄為黃斑後棱蛇O. maculosa),2020年研究人員結合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認定為新種。種加詞源自著名植物學家張宏達教授的名字。上世紀80年代,張宏達於廣東黑石頂建立熱帶與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實驗中心,為華南地區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做出極大的貢獻。[1]

快速預覽 張氏後棱蛇,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鑑別特徵

張氏後棱蛇成年雄性全長(TL)464.3-501.2毫米,成年雌性全長393.2-511毫米;尾中等長,雄性尾長與全長之比為0.20-0.26,雌性為0.19-0.22;鼻間鱗不接頰鱗,前額鱗不接眶上鱗,額鱗接眶前鱗;眶前鱗1枚,眶後鱗1或2枚;顳鱗1+1;上唇鱗7枚,第4和第5枚入眶;上頜齒16-18枚;前對頷片比後對長度長或相等;雄性腹鱗170-189枚(+2肛前鱗),雌性腹鱗168-175枚(+2肛前鱗);雄性尾下鱗76-98,雌性69-84;鼻鱗裂縫指向第二枚上唇鱗;背鱗通體15行;體鱗光滑,尾鱗光滑或輕微起棱;頷片黃色具有棕黑色斑點;身體和尾部背面深色,每枚鱗片上均具有一個亮點。[1]

保護

本種於2023年被收錄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