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荫麟

中国史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荫麟
Remove ads

张荫麟(1905年11月—1942年10月24日),素痴(投稿时也多用作笔名[1]),广东东莞石龙人,历史学家

Thumb
张荫麟

1905年11月出生于东莞石龙镇,幼时其母过世,父亲严格教授国学。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张荫麟十七岁时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指出梁启超的考证错误[2],梁启超称之为“天才”。毕业于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在斯坦福大学学哲学[3]。历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7年,受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之托,撰成《中国史纲》。钱穆评价张荫麟:“天才英发,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诸科,学既博洽,而复关怀时事,不甘仅仅为记注考订而已。”,陈寅恪誉他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4]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荫麟只身南下,应浙江大学所聘,在西天目山禅源寺为新生讲中国通史课,不久辗转南迁,返回东莞。1938年,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浙江大学迁至贵州遵义,任浙江大学国史教授兼史地研究所史学组主任导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因肾炎病逝于遵义[5],病危时,犹诵庄子“秋水”篇。一生治学格言,是“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6]。著有《中国史纲》。[7]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