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弦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弦鞀,中國古樂器,文字記錄可追溯至唐朝,相傳起源於秦朝。由於沒有外形圖片與考古實物流傳,現代學者無法確定其真實外形,有打擊樂器與彈撥樂器等不同說法。現代樂器中的琵琶,三絃與二胡,都有起源於弦鞀的說法。
概論
學者由古文記錄復原,出現多種說法,根據漢刻石畫,有派學者認為,鞀鼓原為打擊樂器,是一種有柄的小鼓,類似於今之撥浪鼓(貨郎鼓)。在鼓柄上加上弦,可敲擊達於鼓面,用來發聲,形成弦鞀。
《舊唐書》引用杜摰說法[1],認為弦鞀為彈撥樂器,起源於秦朝修築長城時的民工樂器,為琵琶的前身[2][3]。
清朝毛奇齡認為弦鞀為三弦的前身[5]。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楊蔭瀏、高耀華、朱岱弘、查甫堯、陳元昊等人認為,弦鞀原為彈弦樂器,先成為奚琴,後形成二胡。
參見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