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京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京育(1937年4月27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宜蘭市人,中國國民黨籍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教育家、外交學者,為總統蔣經國、李登輝時代重要閣員,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行政院教改會副召集人、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安局智庫董事長、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碩士、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名譽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世界校友總會創會會長、淡江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特約講座教授。
Remove ads
生平
成長於宜蘭市眷村岳飛新村,父親是陸軍通信兵學校教官[1]。獲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法雙碩士、政治博士學位。1971年,加入由中華民國籍留美學生在美國華府成立的反共愛國聯盟。畢業後早期在國立政治大學任教。1984年,蔣經國總統在位期間,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1987年,返校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7月起,連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1989年,任政治大學校長。1994年3月起,李登輝總統在位期間,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1998年起,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目前為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名譽教授。
逸事
「今晨五月十五日 箴言報又報導 兩岸外交界均表示 驚訝我方自破不直接交談政策 所謂不接觸不商談不妥協是也 雖張京育重申「三不」政策 但外交人士認為 此次政策變更 必冉冉形成更多變化之先聲 初時一般觀察家均推斷 我寧可放棄飛機維持原則 路透社報導 國民黨堅強份子對此一措施已表不滿 余始終肯鄧之作風外荏內厲 較毛高明多多 宜早日懸崖勒馬 否則無異授刀於敵 母 五月十六日」[2]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