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潑(1584年—1638年),榜名張自悟,登第後從父命復名張潑,字見心,號孝泉念山,晚號悔庵山東濟南府樂陵縣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快速預覽 張潑, 籍貫 ...

生平

張潑生於萬曆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幼孤,九歲入學,十七歲游庠,二十三歲中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東鄉試第七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六月授北直曲周知縣,四十二年考選,泰昌元年授浙江道御史,光宗駕崩,熹宗為李選侍所持,張潑與楊漣左光斗惠世揚等人發起移宮之議,李選侍被迫移出乾清宮。本年河東巡鹽,天啟三年掌河南道印,四年升太僕寺少卿[1],五年削籍為民[2]。崇禎元年起太僕寺少卿,管光祿寺丞事,升太僕卿,管東路。二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召對平台,稱卿蓋異數雲。未任感疾,告歸養病[3]。居林下九年,心未嘗不在朝廷。卒於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六日,年五十五[4]。著有《竭力艸》、《臆諫草》、《庚申紀事》等書。

家族

曾祖張煥。祖父張平,壽官。父張鳳嵐為庠生,被誣入獄而死。嫡母鄭氏,生母董氏。慈侍下。兄張渫(把總)、張漽(把總)、張活(把總)。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